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滇西经济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5:37
   经济圈通过资源共享、利益共赢以实现区域最大规模效益而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研究的新领域,并以其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有效性而成为世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构建经济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经济圈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广泛认可与成功运用,使得我国内陆广大地区也在积极进行经济圈的构建。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云南省继提出构建滇中经济圈后,为了促进滇西地区的开发,缩小区域差距,开始积极构建以大理为核心的滇西经济圈。 滇西地区的发展必须要以滇西经济圈为依托,构建以大理为核心的滇西经济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就目前来说,条件还不充分,存在诸多困难。结合滇西地区发展现状,目前制约滇西地区发展及滇西经济圈构建的主要问题有:比较优势产业群结构单一,工业部门集聚效应差;发展协同性较差,产业之间缺乏融合;基础设施落后,区位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制度建设落后。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集群,提高滇西工业结构竞争力;推进产业融合及区域产业一体化,做好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位条件;大力推进大理州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早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规划滇西中心城市群,优化滇西经济圈空间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学位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示意图,扶贫项目,云南省,示意图


图4.3云南省“十一五”扶贫项目重点区域示意图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httP:刀,尸刀w.yn名。v.c川扣nnan,chin留73468276046299136/index.html.二、利用区位优势,发挥“桥头堡”战略前沿作用滇西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西连东南亚、南亚,是对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前沿,市场潜力巨大。滇西七州市中,有4个州地处边境,有12个边境线,占到云南省25个边境县的将近一半。拥有国家一级口岸3个,省级口岸10个,有边境通道或边民互市点67个,发展边境贸易的潜力巨大。2009年7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结束时指出:“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和大泥公河次

示意图,战略布局,空间开发,云南省


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滇西地区被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云南省要逐步形成以滇中地区为发展极、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展开的“一极三向五群”空间开发战略布局(见图6.1)。按照“一极三向五群”空间开发战略布局,三向是指:对内开放取向一指沿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成昆铁路、大理一丽江一香格里拉线(公路、铁路),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为开发重点,面向四川、重庆、贵州、广西、西藏等的开发区向;对外开放取向一指沿昆瑞(丽)公路、昆曼(谷)公路、昆孟(定)公路、昆河(口)线(公路、铁路),以沿线主要节点城市为开发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开发取向;特色产业取向一指对内对外开放各方向均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形成特色鲜明、内外相通的开发轴线。五群: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域构建滇中城市群、红河城市群、思(茅)普(洱)景(洪)城市群、大理城市群、保(山)腾(冲)潞(西)瑞(丽)城市群。可以看出,滇西地区在云南省空间战略开发布局上占有重要位置。月3 432006:《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文件汇编》,云南出版集团公?

示意图,城市群,大理,示意图


图6.3以大理为核心的1+6城市群示意图六、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完善市场体系,在积极完善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并发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素市场体系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起各地州的竞争与合作机制,扩大对内与对外开放。具体来说,要完善、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及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要建立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化流动机制,使得劳动力随市场需求自由合理流动,要积极发展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机构,提高市场化水平。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要以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纽带,连接滇西各州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京祥,邹军,吴启焰,陈小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年05期

2 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3 彭劲松;;大都市圈的形成机制及我国都市圈的构建方略[J];城市;2007年12期

4 龚经海;城市圈(群)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借鉴[J];湖北财税;2003年10期

5 吴文恒;牛叔文;董晓峰;;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要原理及对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启示[J];干旱区地理;2007年02期

6 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课题组;;世界都市经济圈发展对上海的借鉴和启示(摘要)[J];国际市场;2007年01期

7 包卿,陈雄,朱华友,孙立峰,沈红;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地方产业群升级发展探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3期

8 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年02期

9 高汝熹;阮红;;论中国的圈域经济[J];科技导报;1990年04期

10 程丹润;李静;;省会经济圈构建中的城市经济关联性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焦志敏;物流对经济圈产业布局和结构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李贞;济南都市经济圈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冰;环鄱阳湖经济圈形成与发展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杨晶晶;“大太原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8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08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