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区域经济集聚与协调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静文;王春超;;城市群落崛起、经济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的分析[J];产经评论;2011年03期
2 杨志学;;经济增长与集聚:基于资本积累和知识溢出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3 张强;卢荻;;技术扩散和经济增长:一个空间计量模型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4 陆铭;;一座城市的经济猜想[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07期
5 张海峰;姚先国;;经济集聚、外部性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来自浙江省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6 陈莲芳;严良;;中国西部矿产资源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王伟;何凤显;;正博会——北方小商品博览会的一朵奇葩[J];统计与管理;2010年04期
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课题组;吴玉辉;陈明森;;台商总部经济岛——平潭综合试验区开放开发战略定位研究报告[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8期
9 周耀勋;;“经济圈”与“山口经济”——谈山区经济发展模式[J];乡镇经济研究;1994年10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2 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新领域探索[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家骅;;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5 燕波;;关于加快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秦耀辰;张丽君;;郑汴城市整合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黄洁;;城乡统筹与区域间经济协调的网络机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刘金鑫;;金三角国际物流中心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春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魏祥莉;;小城镇空间地理发展探讨——以四川省隆昌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丽丽 李红;经济集聚化贡献北京税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2 郭正君邋记者 傅淞岩;苏家屯区:建沈阳南部经济集聚区[N];沈阳日报;2007年
3 张娟;孟州市工业经济集聚效能快速提升[N];焦作日报;2010年
4 记者 潘荣进 通讯员 叶成伟 李新俊;高港民营经济集聚发展[N];泰州日报;2009年
5 葛百龙 肖忠飞 记者 高学冬;青冈 工业经济集聚县域发展强势[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陆铭;乐见土地跨地区“交易”一举数得[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陆铭;牺牲经济集聚度 区域难以平衡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通讯员 王国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速工贸经济集聚[N];绍兴日报;2007年
9 陆铭邋沈飞昊;下一个增长点:加速城市化?[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伍朝胜 李瞬国;北海:“通道经济集聚”提速[N];北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亮;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年
2 吴强;国际税收竞争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胜会;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刘颖;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溪;集聚经济形成的内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俊毅;湖南省区域经济集聚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2 胡颖磊;经济集聚对我国区域间房地产价格差异的影响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3 赵怡春;东北四大核心城市社会经济集聚与劳动生产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勇彬;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长三角经济集聚机制和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耿邦昊;资本约束、劳动力禀赋优势与纵向集聚下的浙江产业区位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6 陈安平;论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经济集聚和辐射效应[D];青岛大学;2008年
7 李燕然;税收激励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田大鹏;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童华建;西部地区经济集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丁元;成都市锦江区楼宇经济集聚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3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281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