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趋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趋同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差距也日益增大。现有绝大部分文献都是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研究,而对于工业经济的差异与趋同研究却较少涉及。但是工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人才技术、产业结构、交通区位、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区域工业表现出不均衡增长态势,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与趋同进行研究。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是否存在趋同、若存在,趋同速度是多少以及影响其趋同的因素有哪些等,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趋同性进行尝试性探究,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1998-2012年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运用泰尔指数将总差异分解为区内差异和区间差异,进一步揭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规律和来源构成;(2)基于差异分析对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进行趋同研究,验证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份之间工业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绝对β趋同、条件β趋同以及趋同俱乐部的存在性;(3)基于条件β趋同的实证分析,探讨缩小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呈“倒V”型变化,但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区内差异和区间差异呈现“双收敛”的特征,但区间差异明显大于区内差异,因此区间差异始终是造成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2)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整体上存在σ趋同,绝对β趋同,且在1998-2004年以2.38%的速度趋异,在2004-2012年以3.87%的速度趋同,在1998-2012年整个时间段则以1.73%的速度较弱趋同,以及存在明显的条件β趋同但不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分区域来看,只有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趋同;(3)通过条件β趋同分析发现为了缩小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针对性的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工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大力发展中西部非国有工业经济、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效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加快中西部城市化步伐以及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经济增长 经济差异 增长趋同 工业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10-11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2
- 1.4 可能创新点12-13
- 第2章 经济增长趋同实证研究综述13-19
- 2.1 相关实证研究方法13-15
- 2.2 国外相关实证研究15-16
- 2.3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16-18
- 2.4 简评18-19
- 第3章 中国工业发展的省际差异分析19-28
- 3.1 中国工业发展概况19-21
- 3.2 经济发展差异的测度指标及方法21-23
- 3.3 省份工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23-28
- 3.4 小结28
- 第4章 经济增长趋同理论及测试模型选择28-33
- 4.1 经济增长趋同的内涵29-30
- 4.2 经济增长趋同相关理论30-31
- 4.3 经济增长趋同的检验模型31-33
- 第5章 实证研究:以中国省份工业为例33-43
- 5.1 σ 趋同分析33-35
- 5.2 绝对 β 趋同分析35-36
- 5.3 俱乐部趋同分析36-38
- 5.4 条件 β 趋同分析38-42
- 5.5 小结42-43
- 第6章 缩小中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差距的路径分析43-47
- 6.1 提高工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43-44
- 6.2 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44
- 6.3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44
- 6.4 大力发展中西部非国有工业经济44-45
- 6.5 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45
- 6.6 有效推进政府职能改革45-46
- 6.7 加快中西部城市化步伐46
- 6.8 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46-47
- 第7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47-49
- 7.1 主要结论47-48
- 7.2 研究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2 ;中央对今年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J];政策与管理;2000年01期
3 ;不能增加就业的经济增长没有价值[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75%[J];中外鞋业;2000年09期
5 王小娟;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J];上海统计;2001年10期
6 ;中国入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1年04期
7 ;世行预测入世前中国经济增长7.3%[J];冶金信息导刊;2001年02期
8 ;今年经济增长可能“前高后低”[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9 ;全球黄金消费去年超过3000t[J];黄金科学技术;2002年03期
10 李晋富;经济增长、创新能力与文化建设[J];太原科技;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史向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我国的特殊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姜树蔚;;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与趋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7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玉萍;霍宝银;;关于江滨农场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红 刘贵俊;岷县: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N];定西日报;2008年
2 ;200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汤敏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民间投资与中小企业将引领明年经济增长[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4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 杨大侃;未来净出口走势对经济增长有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经济增长总体依旧呈回落态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通讯员杨英;大中型企业“领跑”工区工业经济增长[N];哈密日报(汉);2012年
7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外需疲弱是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记者 王哲 通讯员 吴杰;武汉经济增长发力[N];湖北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谢臻;经济增长需中小企业来助力[N];联合时报;2012年
10 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 杨明;从知识积累角度认识经济增长[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肖锋;文化软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俊霖;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钞小静;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5 孙浩;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景华;经济增长中的自然资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谢鲁江;财产积累与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李变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林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月;有效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旭;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继美;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朝影;河北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4 黄毅祥;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元泉;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15年
6 霍静静;俄罗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7 董青;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8 刘畅;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刘敬;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10 韦朕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5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55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