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21:41
本文关键词: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是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内部审计是企事业组织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战略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和要求不断提高。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下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第二章内部环境”中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本规范“第六章内部监督”中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另外,目前风险管理理论界公认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理论中,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部门构成了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质量是对审计工作效果的衡量和对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内部审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职责能否切实履行,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雷达预警”和价值增值作用能否切实发挥。抓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科研院所的内部审计工作却存在着质量不高进而影响正确和有效履行职责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现状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研究,探索出一套科研院所有效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可行方案。本文共分为6个部分。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义,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2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理论,介绍了国内外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的研究成果;第3章,科研院所基本类型及其内部审计;第4章,总结了我国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5章,提出了科研院所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案;第6章为结束语。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文献引用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理论收集、提炼和比对,对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查找出影响审计质量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改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全过程控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及绩效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专门将科研院所作为研究主体,将内部审计发展理论与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试图突破旧有的审计理论和习惯做法,分析并解决影响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的现实问题,为切实提升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有借鉴意义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科研院所 内部审计 审计质量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39.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3 文献研究回顾11-13
- 1.3.1 国外文献研究回顾11-12
- 1.3.2 国内文献研究回顾12-13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3-14
- 1.5 本文主要结论、创新与不足14-16
- 1.5.1 本文主要结论14
- 1.5.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4-16
- 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基本理论16-20
- 2.1 审计质量的涵义及特点16-17
- 2.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涵义及特点17-18
- 2.3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18
- 2.4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要素18-20
- 3 科研院所基本类型及其内部审计20-24
- 3.1 科研院所基本类型20-21
- 3.2 科研院所内部审计及其基本特征21-24
- 4 我国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24-32
- 4.1 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中的定位模糊24
- 4.2 内部审计独立性受限24-27
- 4.2.1 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情况较为突出,合署办公现象严重25-26
- 4.2.2 内部审计工作并非受单位最高领导机构或“一把手”直接管理26
- 4.2.3 对内部审计部门的考核机制不合理26-27
- 4.3 内部审计资源不足,影响职能发挥27-28
- 4.3.1 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27
- 4.3.2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27-28
- 4.4 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健全28
- 4.5 审计实施过程质量控制薄弱28-30
- 4.5.1 审计项目立项定位不准确28
- 4.5.2 审前调查缺失或不够深入28-29
- 4.5.3 审计实施方案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29
- 4.5.4 审计现场管理效率低29
- 4.5.5 审计方法和手段有限29
- 4.5.6 审计取证工作不完备、不严格29-30
- 4.5.7 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低30
- 4.5.8 审计报告可用性差30
- 4.6 审计整改缺乏力度30-31
- 4.7 缺乏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机制31-32
- 5 提升科研院所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解决方案32-42
- 5.1 营造内部审计文化氛围,推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变32
- 5.2 切实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32-33
- 5.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和人员素质33-34
- 5.4 持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34
- 5.5 严格开展审计实施全过程控制34-36
- 5.5.1 提升审计项目立项的“战略契合度”34-35
- 5.5.2 实施充分的审前调查35
- 5.5.3 确保审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35
- 5.5.4 提升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审计效率35
- 5.5.5 重视先进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35-36
- 5.5.6 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36
- 5.5.7 详细、完整撰写工作底稿36
- 5.5.8 提升审计报告的可用性36
- 5.6 强化审计整改落实36-37
- 5.7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及绩效考核机制37-42
- 6 结束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宝厚;;关于全面审计质量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8年02期
2 张晓宁;;论当前科研院所实施的内部审计[J];商场现代化;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07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07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