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审计论纲——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审计
【图文】:
考虑治理成本,则治理机制的选择顺序应是监督机制、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然而,治理成本是需要与治理效果联系起来考虑的,如果不考虑治理效果,只考虑治理成本,则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不同的治理机制治理效果不同,一般来说,激励机制的治理效果最好,制衡机制次之,而监督机制居于最后。所以,如果只考虑治理效果,则治理机制的选择顺序应是激励机制、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很显然,这与只考虑治理成本时的选择恰好相反。委托人作为理性人,需要将治理成本和治理效果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对激励机制、制衡图1应对机会主义的治理构造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组合,既不能一味强调效果而不惜成本,也不能只考虑成本而听任机会主义行为泛滥。一般的治理路径如图1所示。首先是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从成本和效果角度考虑,不能完全指望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抑制尚不能使该机会主义行为降到可容忍水平。我们将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能抑制的机会主义行为称为剩余机会主义行为,这种剩余机会主义行为可通过监督机制来抑制。但是监督机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消灭剩余机会主义行为,所以代理人最终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该行为在委托人能容忍的范围内,则称可容忍机会主义行为,委托人对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并不介意。(四)建设性审计在应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构造中,审计应处于何种地位呢?从各类审计的共同本质来说,审计·15·
郑石桥等:建设性审计论纲图2建设性审计目标实现机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抵御能力。抵御路径属于事后补救。这一实现抵御路径的制度安排称为抵御机制[1]。为了实现上述几个路径,还需要一些辅助性的制度安排。首先,审计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需要选择审计项目,将机会主义行为严重的领域作为审计项目的重点领域,这就需要良好的审计计划机制;其次,审计活动是人从事的,需要将人的积极性调动到抑制机会机会主义上来,而不是只鉴证机会主义行为,这需要良好的绩效评价机制。总体来说,建设性审计目标实现机制如图2所示。(一)揭示机制揭示路径的实现要求能查出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果代理人有机会主义行为,而审计查不出来,则揭示路径就无法发挥作用。一般来说,除了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外,能否查出机会主义行为主要由审计技术决定,落后的审计技术是无法查出机会主义行为的。审计技术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计模式,二是审计准则。审计模式是审计取证的核心理念,例如,风险导向审计就是一种审计模式,这种模式有它自己的核心理念。但是,审计模式所倡导的审计理念是原则性的,还需要通过审计准则来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所以,审计准则是审计模式的具体体现。选择恰当的审计模式,并根据这个模式的核心理念来建立可行的审计准则体系,是揭示机制的主要制度安排。(二)威慑机制威慑路径的实现要求审计对象对审计具有足够的敬畏。如果代理人对审计没有足够的敬畏,对于审计做出的决定或建议置之不理,则威慑路径就无法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要实现使审计对象对审计有足够的敬畏这一目的,就要使得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审计对象会承担较严重的负面后果,审计惩罚制度的建立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华;王洪丽;;科学发展观与提升审计“免疫系统”效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王会金;王素梅;;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建设: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3 陈平泽;;政府预算资金优先配置绩效审计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刘笑霞;;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基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视角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5 时现;李善波;徐印;;审计的本质、职能与政府审计责任研究——基于“免疫系统”功能视角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郑俊敏;;“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良治实现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11期
7 张可新;;政府审计应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理性思考[J];中国审计;2009年08期
8 ;中国审计学会2010年审计理论研讨活动[J];审计研究;2010年01期
9 毛乾梅;;从审计领域的界定论审计本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章轲;对现代国家审计本质的认识[J];中国审计;200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洪;;论中国特色政府审计的十大关系[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李健;侯兴国;曹广明;;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实现路径与机制框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3 刘成立;;政府审计、“杀毒软件”与国家经济安全[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国君;;政府审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风险预警作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张立民;聂新军;;和谐社会、政府责任与国家审计[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胡俊红;胡杰;梁豪;;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汤小莉;逯颖;;浅析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喻采平;;政府审计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强华;;我对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不同看法[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审计署发出审计科研课题立项通知[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尹秀兰 周琛;发挥政府审计职能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N];中国审计报;2009年
3 唐小芳 王妍妍;“责任,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一种爱”[N];中国审计报;2011年
4 ;审计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观点摘要[N];中国审计报;2005年
5 记者 徐剑梅;英国审计:盯住公款不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本报记者 曲峗;会计师事务所助力政府审计[N];财会信报;2008年
7 刘英来 审计署科研所所长;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石[N];中国审计报;2008年
8 周榕;尼泊尔王国政府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1年
9 青宣 实习记者 李家宇;监督政府审计 我市首位特约审计员上岗[N];成都日报;2009年
10 胡建春;防范和规避政府审计风险的对策[N];中国审计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华;基于政府治理的国家审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祝遵宏;国家审计职能新论[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素梅;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金男;政府审计效能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淑梅;国家审计质量与效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胡志勇;我国国家审计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何瑞雄;以公平和效率为导向的政府管理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陈太辉;我国国家审计职能演化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芳;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雪;政府审计职能与作用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张龙天;国家审计质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琼方;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马建波;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文娟;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汪旭;政府审计绩效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7 张诗悦;政府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常萍;基于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审计职能创新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冯婷;论政府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f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政府审计[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6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2796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