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基于审计视角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与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8:27

  本文关键词:基于审计视角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与测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环境责任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 意识培育 履行测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关注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经济发展本身,开始慢慢转向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其他方面,尤其是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环境。我国经济发展由于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较大,这造成了发展过程中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使我国在发展初期以速度为主要追求目标,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稳定而快速,但在初期发展时的种种问题却渐渐显现出来,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明显。因此,国家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学术界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就迫在眉睫。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企业担负着不可推脱的责任,而履行自身的环境责任就是企业维护生态环境的最好方法。企业环境责任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维护生态环境的价值,一句话,企业环境责任有利于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三者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基于审计视角对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的意识培育及测度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从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与测度的理论基础入手,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具体范围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进而得出基于审计视角对企业环境责任进行测度的必要性。其次本文讨论了企业环境责任的意识培育,主要从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保障机制,以及“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建立基于审计视角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测度模型,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案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改善我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环境责任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 意识培育 履行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322;F270;F239.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1.2 企业环境责任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1-12
  • 1.2.3 文献评述12-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3-15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论文结构14
  • 1.3.3 研究方法14-15
  • 1.4 创新点15-16
  • 2 基于审计视角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与测度的理论基础16-22
  • 2.1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界定16-17
  • 2.2 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17-18
  • 2.3 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18-20
  • 2.4 基于审计视角的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与测度20-22
  • 3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22-29
  • 3.1 自我形成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22-26
  • 3.1.1 内部聚集与外部保障22-24
  • 3.1.2 企业自我形成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24-26
  • 3.2 企业环境责任意识的培育机制选择26-28
  • 3.2.1 “奖励式的正向培育机制”与“惩罚式的逆向培育机制”26
  • 3.2.2 “奖励式”与“惩罚式”的博弈分析26-28
  • 3.3 构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的基本架构28-29
  • 4 基于审计视角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测度研究29-42
  •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与数学模型29-33
  • 4.1.1 数据包络分析法概述29
  • 4.1.2 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数学模型29-33
  • 4.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企业环境责任测度的理论基础33-35
  • 4.2.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环境责任测度的关系33-34
  • 4.2.2 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必要性34
  • 4.2.3 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测度的可行性34-35
  • 4.3 基于审计视角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环境责任测度的基本步骤35-42
  • 4.3.1 决策单元的界定35-36
  • 4.3.2 投入产出指标的构建36-42
  • 5 基于审计视角的西部生态脆弱地区企业环境责任测度模型的应用——金赤化工案例分析42-47
  • 5.1 金赤化工企业基本情况介绍42-43
  • 5.2 对金赤化工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进行测度43-45
  • 5.2.1 指标确定与统计43-44
  • 5.2.2 评价结果44-45
  • 5.3 改善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状况的政策建议45-47
  • 5.3.1 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45-46
  • 5.3.2 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46-47
  • 6 结论与展望47-49
  • 6.1 本文结论47
  • 6.2 本文的局限性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真;;企业环境责任确立的正当性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2 蒋黎黎;;企业环境责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张晓丽;戴玉才;;中外企业环境责任认识与制度研究的初步比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04期

4 高清;;论企业环境责任的建构[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5 张保伟;;国有企业环境责任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07期

6 孙金秀;殷宝庆;;企业环境责任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经济;2011年10期

7 刘敏;张强;;中日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的比较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8 刘儒f;;心理契约视角下国有企业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2年04期

9 蔡秉坤;李清宇;;社会责任语境下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10 郭泽夏;谢易铃;;企业环境责任探析——富士康入渝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汉玉;;日本企业环境责任之借鉴[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王红;;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企业环境责任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汪劲;裴敬伟;潘磊;;我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及其承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昌敦虎;;以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朝晖;;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分析[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文同爱;邹宇;;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学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企业环境责任探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8 叶晓丹;;企业环境责任之法理初探——以“人的类型模式”流变为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俊荣;;浅析我国的环境问责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叶晓丹;;论循环经济下的企业环境责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环保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原庆丹;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N];证券时报;2013年

2 ;雾霾引发的企业环境责任思考[N];机电商报;2013年

3 ;“社会责任”,可能成为贸易新壁垒[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薛丽;如何进行企业环境责任审计[N];财会信报;2009年

5 潘晓娟;上市公司当以环境守法为己任[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记者 林伊;“企业环境责任与会计师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N];财会信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红;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龚宏斌;企业环境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驱动、响应及绩效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丽;中国的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2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姚彬彬;企业环境责任伦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小星;企业环境责任的伦理考量[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倩倩;论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周蓉;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企业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晓东;企业环境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8 潘毅;企业环境责任政策导向失灵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亚楠;外商投资企业环境责任比较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10 李淑艳;论企业环境责任法律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7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577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