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22:12
本文关键词: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治理观 政府审计 公共受托责任 基本要素
【摘要】: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建立的,并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应用于国家治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提出了“政府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运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审计的本质及其重要性,2013年,世界审计组织21届大会通过了唯一正式成果文件《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围绕“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这个主题,重申了和明确了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国家治理观被提出后,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为此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探究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的实施路径,国家治理与政府审计基础理论及关系以及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单个或多个基本理论要素的等等。然而指导实践的基础首先是做好基础理论的研究。因此,本文就是以国家治理作为研究的背景,以公共受托责任的基础理论对政府审计基本理论构架进行了构建,随后对构架中的重要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政府审计基本理论对审计实践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出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础理论的变化以及对审计实践的影响,可以为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的未来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国家治理观 政府审计 公共受托责任 基本要素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9.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及评价11-14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14-15
- 1.4 创新点与不足15-16
- 2. 国家治理与政府审计的关系探讨16-21
- 2.1 相关概念辨析16-17
- 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国家治理与政府审计关系探讨17-19
- 2.3 国家治理、政府审计、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三者关系所带来的影响19-21
- 3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思路21-27
- 3.1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21
- 3.2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的构建原则21-23
- 3.3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的构建思路23-25
- 3.4 对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科学性论证25-27
- 4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要素分析27-36
- 4.1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动因27-29
- 4.2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本质分析29-30
- 4.3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目标分析30-33
- 4.4.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职能分析33-36
- 5 国家治理观下政府审计基本理论对政府审计实践的影响36-40
- 5.1 国家治理机制本身对政府审计的影响36
- 5.2 对政府审计模式的影响36-37
- 5.3 对政府审计方式、方法的影响37-39
- 5.4 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39-40
- 6 结束语40-42
- 6.1 研究结论40
- 6.2 研究的局限40
- 6.3 后续研究的建议40-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 发表的学术论文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康;;加强审计 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国审计;2014年21期
2 秦荣生;;探索国家治理下政府审计理论的力作——《政府审计协同治理研究》评介[J];经济学动态;2014年03期
3 靳思昌;张立民;;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边界的界定[J];审计研究;2013年01期
4 李嘉明;刘永龙;;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机制和作用比较[J];审计研究;2012年06期
5 李坤;;国家治理机制与国家审计的三大方向[J];审计研究;2012年04期
6 王会金;黄溶冰;戚振东;;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年07期
7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8 冯均科;陈淑芳;张丽达;;基于受托责任构建政府审计理论框架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9 谢盛纹;;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目标与对象[J];当代财经;2012年04期
10 蔡春;蔡利;;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初步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秋明;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78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57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