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17:01
本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绩效综合评价 内部审计 平衡记分卡 绩效棱柱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管理进入了以战略管理为主题的时代。内部审计作为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在组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企业管理重心的演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赋予其新的使命。内部审计开始由以前的“费用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为企业增加价值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任务,能否为企业增加价值关系到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那么,内部审计应该如何测量增加的价值?哪些绩效指标有助于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基于内部审计传统角色建立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有效评价其对组织的价值增值作用,从而不能有效地引导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与组织的整体战略一致化。 该论文首先在综述了一些主要的绩效评价理论和国内外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定位为依据,探讨了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实现的途径,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绩效的因素。 然后阐述了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棱柱这两种绩效评价方式的基本内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将二者结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以上的工作将二者结合起来建立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体系确立了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贡献、审计成果、内部审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等维度,并在GAIN的绩效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外部审计师维度的四个指标,细化了每个维度的评价指标。 最后该研究还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在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赋权中,使内部审计绩效的综合评分结果为有效激励内部审计工作、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了依据,对建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绩效综合评价 内部审计 平衡记分卡 绩效棱柱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39.45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时代背景和经济管理背景9-10
- 1.1.2 我国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现实背景10-11
- 1.2 主要绩效评价方法综述11-12
- 1.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文献回顾12-14
- 1.3.2 国内文献回顾14-16
- 1.4 研究思路16-17
- 1.5 研究方法17
- 1.6 研究意义17-19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19-31
- 2.1 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概述19-25
- 2.1.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及内涵19-22
- 2.1.2 内部审计的职能22-23
- 2.1.3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途径23-25
- 2.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涵25-26
- 2.3 内部审计绩效的影响因素26-31
- 第3章 平衡记分卡与绩效棱柱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导入31-40
- 3.1 平衡记分卡的理论概述31-34
- 3.1.1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内容31-33
- 3.1.2 平衡记分卡在绩效评价方面的优缺点33-34
- 3.2 绩效棱柱的理论概述34-37
- 3.2.1 绩效棱柱的基本内容34-36
- 3.2.2 绩效棱柱的突破与创新36-37
- 3.3 平衡记分卡与绩效棱柱的结合37-40
- 第4章 基于平衡记分卡和绩效棱柱的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40-59
- 4.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40
- 4.2 综合评价体系的维度分析40-44
- 4.2.1 内部审计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与贡献维度40-43
- 4.2.2 审计成果维度43
- 4.2.3 内部审计流程维度43-44
- 4.2.4 学习与成长维度44
- 4.3 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分析44-50
- 4.3.1 利益相关者维度指标分析45-48
- 4.3.2 审计成果维度指标分析48-49
- 4.3.3 内部审计流程维度指标分析49
- 4.3.4 学习和创新维度指标分析49-50
- 4.4 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评分方法50-59
- 4.4.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50-55
- 4.4.2 影响内部审计绩效指标权重的因素55-56
- 4.4.3 内部审计绩效评分的实施56-57
- 4.4.4 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价的实施57-59
- 参考文献59-62
- 后记6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可欣;绩效棱柱法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57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85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