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沟通、市场预期与实际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组合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央行沟通、市场预期与实际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组合的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央行沟通 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 VEC模型 信贷市场 资本市场
【摘要】:中央银行沟通(Central Bank Communication)是指中央银行向相关主体披露货币政策信息并寻求该信息为沟通对象理解认同的信息沟通过程。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核心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开始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追求其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虽然实践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由于其浓厚的“艺术”特性,中央银行沟通相关研究仍处于极其初步的状态。本文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央银行沟通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与实践经验总结,并为具体实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与指导。在对既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沿着中央银行沟通是什么?中央银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样的?以及央行沟通与传统工具结合使用的效果展开研究。在清晰界定中央银行沟通的定义,指明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关系后,文章的研究重心放在探讨央行沟通对于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冲击方面。本文通过构建两个误差修正VEC模型,具体分析了央行沟通对实体经济的代表指标——新增信贷量与虚拟经济的代表指标——上证指数月度收益率产生的影响。文章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冲击、方差分解及协整关系图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央行沟通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对经济带来的刺激强于口头沟通,同时从方差分解结果看,央行沟通对调节经济的贡献率也是比较高的。因此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央行沟通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结合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文章在最后具体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沟通实践,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中国人民银行沟通实践的政策建议。政策建议分为两部分,分别对应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部分。同时针对两个市场,本文也给出了央行沟通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组合使用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22.0;F832.31;F83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长庚;漫话中央银行[J];经济师;2000年02期
2 刘慧宇;孔祥熙与中央银行的发展[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5期
3 ;戴相龙表示:中央银行要集中精力做好十项工作[J];金融经济;2000年01期
4 席长庚;中央银行简论[J];金融科学;2000年01期
5 安希来;;中央银行金融执法责任制的内容[J];金融与市场;2000年02期
6 周升业;《中央银行学》评介[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02期
7 徐洪水;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朱红云;;试论新体制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J];云南金融;2001年02期
9 杜恂诚;天生的畸形儿——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J];银行家;2003年05期
10 范宏伟,迈夫;中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探索[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山;;完善基层中央银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的探索[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2 丁剑平;周建芳;;中央银行的单方干预、联合干预和未来的中国汇市多方博弈格局[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3 程绪正;严广乐;刘建香;朱礼庆;陆曙东;;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曹龙骐;郭茂佳;;论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的重构[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陆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韦宇红;;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7 谌争勇;;中央银行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与运行[A];财会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第三辑)[C];2012年
8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代金奎;王兆旭;郭琪;王媛;王震;;宏观审慎原则下差别化调控框架理论构建——基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视角[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9 何静;;对体制创新的几点思考[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宋炳刚;;孙中山的近代中国金融制度体系建设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梅;俄中央银行下调再融资利率[N];远东经贸导报;2010年
2 东北财经大学 寇楠;构建有效的中央银行抵押品制度框架[N];金融时报;2013年
3 记者吴坤;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将获司法豁免[N];法制日报;2005年
4 邓瑞锁;中央银行学[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周升业;《中央银行学》评介[N];光明日报;2000年
6 魏革军;中央银行的行为哲学[N];金融时报;2004年
7 张健华 博士;中央银行与我国的金融稳定[N];金融时报;2004年
8 杨贵芳;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N];上海金融报;2003年
9 陈争平;民国中央银行的创建者宋子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石涛;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研究(1928-1937年)[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李昌宝;中国近代中央银行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谢杰斌;中央银行沟通: 理论与实践[D];厦门大学;2009年
4 陈斌;财政对中央银行的责任转嫁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俊;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齐稚平;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与收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何林峰;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赵尚梅;利率政策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琪;中央银行沟通对货币市场影响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2 王超;金融文本汉译过程中目的原则的运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胡滨;央行沟通、市场预期与实际货币政策干预工具组合的效果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丽萍;中央银行沟通对利率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6年
5 朴南昊;伪满时期日本侵略东北活动中银行业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6 王曼洁;中央银行再贷款的范围和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广见;我国中央银行文化建设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张龙;中央银行基层单位全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毕文靖;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10 李伟;俄罗斯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45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24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