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9:34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研究 出处:《河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户声誉 金融抑制 重复博弈 信号传递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三农问题已不再是局部性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农村金融抑制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自然也就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发点。 本文从金融抑制理论出发,分析认为现阶段农村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基于此,本文首先以信用贷款为起点,通过逐步的博弈推导证明了在有限次的重复交易中,抵押贷款更有优势。但是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我国农户普遍缺乏金融机构合意的抵押品,,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需要。从抵押品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扩大农户抵押品的范围;二是寻求可行的抵押品替代。笔者延续了上述第二种思路,从信号传递理论出发,以农户声誉(即农户获得的某种荣誉称号)作为信号进行抵押替代,通过博弈推导研究发现农村信贷市场存在三种博弈均衡形式,分别是分离均衡、混同均衡和准分离均衡,且三种均衡结果都与农户的声誉效益(包括正的声誉收益S和预期的声誉损失D)、行动成本和农户获得贷款后的投资收益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农户的声誉收益。并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了,当农户的声誉收益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农户的荣誉称号是可以引致分离均衡的。 为了进一步证明该理论的可操作性,本文又选取了两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基于农户声誉的农村信贷创新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使声誉机制能够更好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其信号传递和信用约束的作用,首先农户应该重视自己的声誉,主动增强农户自身的合作意识;其次,政府要努力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从法律层面上放宽对农户信贷抵押品的限制;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灵活运用抵押方式,努力开拓农村信贷市场。在农户、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使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民选;信誉: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2 周立;;农村金融市场四大问题及其演化逻辑[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3 田霖;;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4 代礼忠,翟江涛;重复博弈的制度安排:走出信用制度建设“囚徒困境”的必由之路[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3期

5 范香梅;张晓云;;农户贷款中抵押与声誉机制的作用差异及贷款合约的设计[J];财经论丛;2013年04期

6 朱冬琴;马嘉应;;信用贷款、金融发展与企业家声誉的信号传递[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5期

7 黄晓红;;基于信号传递的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结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3期

8 潘理权;姚先霞;包青;;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及其矫正路径[J];经济问题;2008年04期

9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J];金融研究;2001年01期

10 杨胜刚;胡海波;;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军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金融组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黄晓红;农户借贷中的声誉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54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354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7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