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2018-02-22 07:47

  本文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知识产权 质押贷款 风险评估 出处:《科学学研究》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实务中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是商业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却缺乏对其风险的客观评估。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依据"双构面"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市场调查方法,构建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影响因素的结构框架,并通过因子分析法设计了商业银行打分表,确定了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以期提高商业银行对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强其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推动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顺利实现。文章为化解企业实务中的"创新型企业信贷配给困境"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并为完善和改进中国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提供了现实依据。
[Abstract]: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loa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practice is that commercial banks are facing enormous risk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theory of "double facet" limited rational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tructural framework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ris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s in innovative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market investigation.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he paper designs a score table for commercial banks, and determines the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ts weigh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s for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commercial banks' 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ortgage loan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 their control of loan risks, The articl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credit rationing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e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s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loan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nd provide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resolving the dilemma of credit rationing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in practice. It also provides a realistic basis for perfecting and improving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financing policy of Chines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4AJY004)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3YJC630074)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6ZLZXZF00100)
【分类号】:F275;F279.2;F8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彤彤;培育新型企业:美国企业孵化器功不可没[J];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12期

2 张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王冰;;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建设创新型企业[J];石油化工建设;2006年01期

4 丁新民;;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J];思想工作;2006年04期

5 相晓冬;;加大研发投入 加快造就创新型企业[J];中华纸业;2006年11期

6 关原成;张玉平;;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不断开发创造力[J];太原科技;2006年11期

7 宋光华;;建设创新型企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陈勇星;李国栋;潭浩俊;;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条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9 ;致力于创新型企业建设——访中国企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彦宁[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年01期

10 王再新;唐贵伍;;试论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架构[J];企业活力;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红勤;;如何实现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的对接[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2 周华锋;;关于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田红勤;;如何实现风险投资与创新型企业的对接[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陈雅兰;卢忠鸣;李泽良;;创新型企业人才集聚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宋子明;;建设创新型企业中的标准化工作[A];2012年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云南省分册)[C];2012年

6 王玉梅;罗公利;;创新型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动力系统模型构建与机理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邹本国;;试论领导科学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企业建设中的应用[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姚晓光;;“建创新型企业 做创新型人才”之我见[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姚晓芳;魏亚龙;;论政府在创新型企业培育中的作用——基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田笑强;;论创新型企业中的档案知识管理[A];档案事业发展与青年档案工作者的责任:2010年全国青年档案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有力 本报记者 杨心平;我市新增11家“四川省创新型企业”[N];乐山日报;2007年

2 黄忠文;成都青羊四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四川省创新型企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祝蕾;浪潮入围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N];济南日报;2008年

4 田雅婷;91家企业被命名为首批“创新型企业”[N];光明日报;2008年

5 贾肖明;广州威创荣获中国首批“创新型企业”称号[N];南方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将辉;91家企业获“创新型企业”称号[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记者 王龙飞邋通讯员 曹克顺 马静;太重荣膺“全国创新型企业”称号[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记者 肖婧邋实习生 殷丹丹;我国首次认定91家企业为“创新型企业”[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刘阳子;首批91家“创新型企业”出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10 记者 欧阳敏 冉昌龙;7户企业入围省建设创新型企业[N];自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波;创新型企业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立;创新型企业及其成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蔡凡;创新型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薛豪娜;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作用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刘耀;创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及其实现持续创新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陈坤;创新型企业创新路径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郭玉明;创新型企业创新效率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ng范;基于BOX体系的创新型企业知识成本及其控制策略[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王君;基于超产权理论的中国企业股权激励敏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凯;技术创新取向下山西创新型企业建设探析[D];山西大学;2014年

2 曹振娅;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过程重大风险决策模式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姚家敏;创新型企业高管股权激励效应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4 LI. YOU YANG;某公司企业创新模式与实施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王伟杰;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孙铭忆;山东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7 丁雪菲;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孙万霞;创新型企业成长因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徐yN珂;绍兴市创新型企业绩效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陈运清;青海省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青海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23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23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