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股价波动与董事责任保险
发布时间:2018-03-06 03:12
本文选题:制度变迁 切入点:股价波动 出处:《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董事责任保险作为一种新型保险品种,在分散上市公司董事高管决策风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稳定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自20世纪30年代诞生于美国之后,几十年间便在欧美的上市公司中达到近乎100%的普及率。然而,国内的董事责任保险自02年被引进之后一直保持着低迷的发展状态,上市公司的投保率不足5%。 相比国外,,国内上市公司对董事责任保险超低的购买率使得我们对这一舶来的保险产品在国内的实用性产生严重质疑。那么是怎样的环境差异使得在欧美国家效用巨大的董事责任保险在国内却遭遇水土不服?国内为数不多的购买者仅仅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尝试还是另有目的?而这些先行者的购买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预期效果的实现是董事责任保险自身实质作用的使然还是仅仅是一种信号作用的实现?这些都将通过本文的研究给出明确的答案。 国内学者对董事责任保险国内外发展差距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方面,但相关结论的探讨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实证证明。并且对于国内为数不多的购买董事责任保险上市公司的购买行为动机以及相应董事责任保险的实用效果还少有研究触及。 本文以2002——2012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首先基于对具有交叉上市背景的公司更偏好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探讨指出国内外法律环境的差异是导致董事责任保险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将国内与董事责任保险相关的法律制度变迁进行赋值处理并代入回归模型以进一步验证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环境的不完善对董事责任保险国内销售惨淡的决定性影响。接着本文将视角转向国内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公司,通过对其股票投资价值特征的研究,指出这些公司存在购买董事责任保险以抑制公司股价波动的动机,并通过研究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股价波动的影响来验证公司购买董事责任保险的行为是否实现了他们的购买预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董事责任保险与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关系的研究,说明上市公司预期的实现是否是董事责任保险实质作用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交叉上市背景的公司对董事责任保险的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经过赋值后的法律制度变迁对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同时,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与公司获利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买董事责任保险增强广大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以达到维稳股价的目的。而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股价波动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然而董事责任保险对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与公司的股票投资风险并未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董事责任保险的购买并未实质起到控制公司股票投资风险的作用,其稳定股价的功能只是上市公司购买行为使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风险预期的作用效果。从而进一步说明在国内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下,董事责任保险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实质作用。 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通过对法律制度赋值进行实证证明的方式,填补了董事责任保险国内销售惨淡原因的研究缺乏实证证明的空白。(2)首次以实证的方式指出国内上市公司购买董事责任保险有基于抑制股价波动的目的。(3)抑制股价波动的功能丰富了董事责任保险的作用机制,同时也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式提供了新的借鉴。(4)对推进我国董事责任相关立法的完善和落实以及董事责任保险相关机制的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5;F842.69;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华均,刘玉屏;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变迁的法律分析[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2 徐进;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现状分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管旦阳,许含玲;我国施行董事责任险的法律思考[J];经济论坛;2004年12期
4 赖晓东;;董事责任保险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系研究[J];江苏商论;2006年10期
5 何永健,徐敬云,王琦;对董事责任险在我国应用的法律思考[J];上海保险;2002年06期
6 施建祥;对发展我国董事责任保险的现实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10期
7 李静;我国推行董事责任保险遇阻原因与拓展业务方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冒亮,吴建斌;董事和高级职员责任保险与强化公司治理[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4期
9 孙宏涛;;我国董事责任保险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解决路径[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伟;王玲;;产权性质、董事责任保险与公司治理[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本文编号:1573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57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