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因何错配——农村消费信贷制度供给侧改革的法经济学分析
本文选题:农村消费信贷 + 供需错配 ; 参考:《湖湘论坛》2017年01期
【摘要】:农村消费结构升级转型,迫切需要消费信贷的金融支持。但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却增长缓慢,信贷供给与信贷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基于"经济人"理性选择和高昂的交易费用,供需错配致使农村信贷机构"惜贷"和"惧贷",农户则出现"不贷"和"难贷"。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侧改革重在制度改革,制度变迁的内生性要求应当以推动和促进农村消费的持久提升为制度设计目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和农业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降低信贷风险,提高农户边际消费倾向,增强农户消费意愿。同时,简化信贷手续,规范信贷流程,建立信贷机构的支农业绩考核和问责机制,降低农村信贷交易成本,提振农村消费信贷。
[Abstract]: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ing, and the financial support of consumer credit is urgently needed. However, the rural consumer credit is growing slowly, and there is a structural imbalance between the credit supply and the credit demand. Based on the rational choice of "economic man" and the high transaction cost, the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causes the rural credit and loan agencies to "be reluctant to lend" and "fear the loans", and the peasant households are "not lending" and "not lending".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of rural consumer credit emphasizes the system reform, the endogenous demands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should be designed to promot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promotion of rural consumption as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 design. The marginal consumption tendency of high farmers will enhance the willingness of farmers to consume. At the same time, the credit procedures should be simplified, the credit process is standardize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credit organizations are established, the cost of rural credit transaction is reduced and the rural consumer credit is boosted.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农村消费信贷促进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CFX071)
【分类号】:F83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子华,周黎明;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开展难尽人意[J];价格月刊;2000年03期
2 郑曦卿,张利民,赵文强;对农行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思考[J];经济师;2000年02期
3 郑曦卿,王德明,孔钊;金融业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应采取的措施[J];经济师;2000年10期
4 曹龙骐;深圳特区银行扩展消费信贷调研报告[J];经济学动态;2000年01期
5 林吉增,常风生;农村消费信贷潜力大[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6 邱学诗,余子华;消费需求与消费信贷新态势[J];武汉金融;2000年12期
7 ;继续稳步开展消费信贷业务[J];中国金融;2000年12期
8 韩科智,郭怀麟;论消费需求与消费信贷[J];甘肃金融;2000年06期
9 张明宏;对拓展我国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思考[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10 ;转变观念 发挥作用 积极推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J];黑龙江金融;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红玲;;谈消费信贷[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2 张志峰;李莉;贺兆;;西安市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3 张志峰;李莉;贺兆;;西安市消费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与陕西经济发展专题学术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4 中国建设银行课题组;刘大为;;论国有银行改革进程中的消费信贷业务[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5 彭义伟;;让消费信贷活起来[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穆乐华;童晓燕;佟翠英;;商业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模式研究[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7 李强松;;欠发达地区发展消费信贷的难点与对策[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8 刘宝安;;宝鸡—天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比较[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9 杜平;;影响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探讨[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宗安;郑顺杰;;关于扩大内需、刺激农民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问题[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雪飞;发展消费信贷的必要条件[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隋峥嵘;消费信贷业务步入快速发展阶段[N];本溪日报;2007年
3 张文秀 张金社;消费信贷成亮点[N];农民日报;2000年
4 寇建伟;把好消费信贷业务三命脉[N];中国邮政报;2014年
5 梁燕君;消费信贷缘何发展缓慢[N];财会信报;2005年
6 记者 王岚 通讯员 陈志 强勇;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0年
7 农行湖南郴州市分行 李建生;发展消费信贷的对策[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8 牛莹;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策略[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南鹰;消费信贷:银行必争之地[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唐明波;消费信贷:让生活更精彩[N];湖南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曹葵;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经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龙海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刘永生;中国转型期消费信贷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陈晓静;中国消费信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月华;北京市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的相关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刘吾刚;论消费信贷与消费结构升级[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钰峰;消费信贷对我国消费需求总量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蒋琳枫;我国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梁昊;考虑随机需求的卖方消费信贷合作与协调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怡君;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兆程;消费金融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勋;昆明X支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陈建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施昌丹;交通银行杭州分行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40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184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