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再融资制度变迁回顾与研究
本文选题:股权再融资制度 + 变迁分析 ; 参考:《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股权再融资是继首次公开发行后再次通过证券市场发售股票募集资金的融资行为。随着股票市场不断的发展,从1992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再融资市场有股权再融资的偏好,股权再融资总额在逐年增加,2008年之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但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改革,对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门槛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股权再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008年之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甚至在2013年首次公开发行的空窗期期间,股权再融资成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首选,股权再融资成为重要的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伴随着股权再融资规模的扩大,其中出现了筹资者盲目融资,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等情形,这就需要有效的制度进行约束,规范股权再融资市场,使得资金在供给者和需求者间进行有效配置。基于此,研究股权再融资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及制度机制对筹资者、投资者约束的有效性对未来制度的改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回顾并分析了自1992年到2104年配股和增发再融资的制度变迁及其起因和过程,总结其中变迁规律,在次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净资产收益、股利政策、配股比例政策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政策的变迁对筹资者会产生约束性,在政策变迁会对筹资者筹资额和投资者收益产生影响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进行验证,分析了制度变迁机制对股权再融资行为的约束力,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股权再融资制度变迁过程所产生的变迁机制对筹资者筹资额产生有效影响。通过建立政策哑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验证得出,控制筹资者盲目融资的政策有增发政策、净资产收益率政策、股利政策。第二,股权再融资制度变迁过程所产生的机制对投资者收益率的有一定影响。通过方差检验的方式验证得出增发方式变迁产生的约束力不显著,而定价方式的变迁产生的约束力显著。
[Abstract]:Equity refinancing is a kind of financing behavior that raises funds through the stock market after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from the statistics from 1992 to 2014, we can see that the refinancing market based on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has a preference for equity refinancing. The total amount of equity refinancing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efore 2008,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mainly raised funds through the way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but with the reform of the stock market in our country, the threshold of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market is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After 2008, the scale of equity refinancing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far exceeded the scal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of listed companies, even during the empty window period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n 2013. Equity refinancing has become the first choice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raise funds and equity refinanc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 financ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equity refinancing, there are some cases such as blind financing by financiers and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which requires effective system to regulate the equity refinancing market. So that funds between the supplier and the demand for effective allocation. Based on thi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easons, process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equity refinancing for the finder and investor to improve the system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s, causes and processes of rights issue and refinancing from 1992 to 2104, summarizes the law of change, and applie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net assets income.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ividend policy and dividend proportion polic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licy changes will have binding effect on the financiers, an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olicy change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fund-raising amount and investor returns, By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inding force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mechanism on equity refinancing,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The mechanism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equity refinancing has an effective effect on the amount of fund-raising. By establishing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olicy mute variab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olicy of controlling the blind financing of financiers includes the policy of additional issuance, the policy of net asset return, and the policy of dividend. Secondly, the mechanism produced by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equity refinancing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investors' return. By means of variance tes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inding force produced by the change of issuance mode is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binding force of the change of pricing mode is significant.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宇 ,刘杰;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研究的分析框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2 赵丽琼;张丽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及绩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18期
3 管惠荣;;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失效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5期
4 廖旗平;;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年22期
5 张琦;;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8年09期
6 李靖;胡振红;马如静;;股权结构对股权再融资行为的影响研究[J];江汉论坛;2009年02期
7 张坤令;孟钟剑;;相关利益主体非理性行为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J];商业时代;2009年07期
8 李姗姗;;我国股权再融资对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8期
9 李俊英;钟双双;;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原因分析[J];财政监督;2009年08期
10 周丽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低效率问题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宇;;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效率内涵及分析体系[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运兰;;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业绩变化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李金;李仕明;严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风险与绩效分析[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孟丽荣;;股权再融资、经济后果与异质性检验——来着A股SEO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宇;;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股价效应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张敏;房地产股权再融资短期难开闸[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张歆;针对股权再融资猜测招行回应:并无A股“抽血”计划[N];证券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歆;信贷扩张施压 金融公司股权再融资“提速”[N];证券日报;2009年
4 记者 周静雅;中行目前无A股股权再融资计划[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记者 宋元东;求“资”若渴 峨眉山A或筹划股权再融资[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上市公司前6月公司债融资980亿 同比增三成[N];证券时报;2012年
7 记者 马可佳;内地股权再融资渠道堵死 房企境外发债为扩张[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烨;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价值创造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连英祺;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周运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章卫东;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和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汤胜;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时机选择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倪全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寻租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邵志高;股权再融资中大股东产权侵占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唐洋;股权再融资认购选择、政府控制与上市公司恶性增资行为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张忠永;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定价理论与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瑞海;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对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牛艳勇;股权再融资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董州;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崔继文;货币政策、内部控制质量与股权再融资成本[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5 傅予;审计质量与股权再融资成本之相关性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6 沈锋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制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胜霞;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的选择及绩效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8 颜燕玲;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股权再融资效率比较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郭倩;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区域差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许文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择机行为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4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044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