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终止确认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资产证券化 + 终止确认 ; 参考:《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自2005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起,试点工作已有九年的历史。作为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贷资产证券化无论对发起机构还是对监管部门都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进入2013年下半年,监管部门更是频频表露出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的政策意向。可以预见,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成为不容忽视的话题。尤其是发起机构的终止确认问题,直接关乎发起机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认定,影响着发起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积极性,并在宏观层面上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会计准则应当有利于客观公允地反映发起机构因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而发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改变,既不能失之宽松,又不能过于严苛。文章首先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意义、模式,通过对2005年至2014年1月已发行的30笔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及特点;随后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和信贷资产终止确认标准两个方面对FASB和IASB/IASC的会计准则进行梳理和评价;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相关会计准则,对风险保留规则这一影响风险报酬转移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两个案例进一步探讨我国发起人终止确认准则,并比较21号文前后不同的风险自留规定对发起人造成的经济后果,最后概括总结全文观点,对我国完善相关会计准则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简单,相似度较高,后续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处理可基本参照已有案例。但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逐渐复杂和多样,现有做法无疑有待改观。此外,随着IASB对IAS 39进行修订完善,我国又将面临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压力。本文对FASB和IASC/IASB发布的关于发起人终止确认会计准则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我国当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特征,对我国现有会计准则和监管制度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完善终止确认会计准则、更好地反映发起人经营成果进而引导信贷资产证券化交易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3 , China ' s credit assets securitization business will usher in a period of high - speed development .
Subsequently ,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FASB and S / IAS a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from two aspects : the combination of special purpose entity and the end confirmation standard of credit assets ;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of our country , analyze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isk compensation transfer of risk retention rules ,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different risk self - retention regulations in China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江龙,张建成;浅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作用[J];新疆金融;2000年02期
2 白叙雅;莽林中的通道——重新审视信贷资产证券化[J];首都经济;2000年04期
3 丁莹;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创新初探[J];理论观察;2003年05期
4 乔梁 ,张崇玲;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策思考[J];改革与理论;2003年12期
5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曹元芳;叶庆国;;以关于加快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探索与思考[J];华北金融;2004年06期
6 张留禄;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4年05期
7 范阳;信贷资产证券化推动制度创新[J];西部论丛;2005年06期
8 胡雪梅;胡春梅;;信贷资产证券化:跨栏还是等待[J];资本市场;2005年04期
9 张红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计[J];上海金融;2005年03期
10 茅玉峰;;小议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障碍[J];商场现代化;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多奇;萧凯;;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从美国金融信息失灵引发次贷危机谈起[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穆凡 ;信贷资产证券化破冰 探路1.71万亿房贷“安全通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2 黄纯忠;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要有政策保障[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记者 吴占宇;力促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记者 唐真龙;牛锡明:当前应考虑信贷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早报记者 肖中洁 张飒;信贷资产证券化已悄然重启[N];东方早报;2012年
6 王淑娟 王涛;银行抢抓信贷资产证券化机遇[N];国际商报;2012年
7 王淑娟 王涛;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 多家银行争相“试水”[N];中国信息报;2012年
8 肖怀洋;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路有多宽?能走多远?[N];证券日报;2012年
9 王淑娟;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成大势[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肖怀洋;信贷资产证券化谨慎前行 中行月末将发行31亿元[N];证券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光;CRT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哲;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晓静;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法律困境[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赵东晓;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河北金融学院;2015年
4 徐睦;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池设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吴雪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王祖民;XY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7 顾雪;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及定价模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付海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9 陈俊;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及风险控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凤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62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06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