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
本文关键词: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油荒、电荒、雾霾、PM 2.5成为近些年的热词凸显出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形势。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累积的恶性后果,也与我国企业重经济利益、轻社会责任的现实密不可分。企业行为的负外部性导致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激化,利益相关者开始逐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施加约束。如何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成为学者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其经济后果,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从产权结构、内部治理角度着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则更为罕见。现有对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的研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未能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有些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得出了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其次,对相关文献进行的简单梳理表明,在考察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时,绝大多数学者都假定它们之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忽略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特别地,从理论分析出发,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文章框架结构方面,本文一共设置了六个章节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各章框架结构和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在提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了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的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随后,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对文章的脉络结构进行了简单梳理;然后,笔者介绍了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先后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实证分析法对本文的研究问题展开了分析。最后,笔者指出了文章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展开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简单述评,为本文对研究方法的改进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为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本章首先对本文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简单的概念界定,鉴于相关指标的精确量化是横亘在国内外学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国内外学者普遍把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企业公民理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论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因此本章紧接着对三大理论作了简要介绍。第四章为实证研究设计。本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并对变量选取理由作了简要分析。随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五章为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本章采用我国沪深A股市场2010—2014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2594家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利用混合截面回归的方法对第四章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章首先对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非参数均值检验,然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最后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替换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的度量指标,考虑内部控制的内生性后,回归结果与之前并无二致,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第六章对本文的研究发现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1)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呈U型的非线性关系。股权集中度位于0与39.27%之间时,“壕沟防御效应”起支配作用。股权集中度位于39.27%与100%之间时,“利益协同效应”超过“壕沟防御效应”占据主导地位。股权集中度恰好位于39.27%的临界值水平时,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降至最低;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当股权制衡度恰好位于1.3229的临界值水平时,上市公司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达到最高水平。股权制衡度无论高于还是低于1.3229,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都将下降;机构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表明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呈微弱的负向相关关系,表明高管持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这与本文的理论假设和人们的经济直觉不符,尚待后续检验。(2)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相关。说明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通过强化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3)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总体而言处于较低水平,且在时间、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时间维度看,上市时间较长的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表现显著偏低;从空间维度看,东部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整体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整体优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4)产权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整体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未能担负起与其性质和责任相匹配的企业社会责任。(5)营业收入增长率与企业社会责任负相关,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其履行能力不匹配。发展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反而承担了较少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可能在如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不同学者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纵观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绝大多数学者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作用机理及其经济后果,而较少涉及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本文以股权结构、内部治理为研究的切入点,运用中国沪深A股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内部控制对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从目前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来看,本文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2)与以往的实证研究假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简单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本文考察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是对已有研究的有益拓展和补充。(3)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等关键指标均直接来自权威的第三方数据库,避免了自己构造指标度量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水平的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受自身能力以及客观条件所限,本文的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时间尚短,受数据可得性影响,加之在研究过程中对样本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导致本文的样本量偏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和一般性。(2)受样本数据结构所限,本文的研究未考虑不同上市公司的个体异质性和同一上市公司数据在时间上的时变性,可能导致本文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误。笔者相信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上述问题有望得到极大的缓解。
【关键词】:股权结构 内部控制 企业社会责任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F270;F27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7
- 1.1.1 选题背景14-16
- 1.1.2 选题意义16-17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17-19
- 1.2.1 研究思路17
- 1.2.2 研究框架17-19
- 1.3 研究方法19
- 1.4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19-21
- 1.4.1 可能的创新点19-20
- 1.4.2 研究的不足20-21
- 2. 文献综述21-31
- 2.1 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23-26
- 2.1.1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社会责任23-24
- 2.1.2 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社会责任24
- 2.1.3 机构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24-26
- 2.2 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26-27
- 2.3 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影响因素27-29
- 2.4 文献述评29-31
- 3.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31-36
- 3.1 相关概念界定31-33
- 3.1.1 企业社会责任31-32
- 3.1.2 股权结构32-33
- 3.1.3 内部控制33
- 3.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33-35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33-34
- 3.2.2 社会契约理论34
- 3.2.3 企业公民理论34-35
- 3.3 本章小结35-36
- 4. 实证研究设计36-45
-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36-37
- 4.2 变量定义37-40
- 4.2.1 企业社会责任37
- 4.2.2 股权结构37
- 4.2.3 内部控制37-38
- 4.2.4 控制变量38-40
- 4.3 研究假设40-42
- 4.4 模型设定42-44
- 4.5 本章小结44-45
- 5.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45-58
- 5.1 描述性统计45-47
- 5.2 相关性分析47-50
- 5.3 非参数均值检验50
- 5.4 实证结果分析50-54
- 5.5 稳健性检验54-56
- 5.6 本章小结56-58
- 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58-62
- 6.1 研究结论58-59
- 6.2 政策建议59-62
- 参考文献62-69
- 后记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存在问题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00年01期
2 亓同进;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王以荣;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年10期
4 束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0年11期
5 梁必文,宫彦冰;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年04期
6 刘桂艳;鲁永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财务与会计;2000年12期
7 赵洪刚;;浅谈企业内部控制[J];工业会计;2000年12期
8 翟志华;初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举措[J];财会月刊;2001年08期
9 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月刊;2001年18期
10 李瑞勤,王静明,王大华;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2009中国企业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代序)[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2 龚杰;;从内部控制发展史看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方向[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3 郑石桥;徐国强;;论融入管理体系中的内部控制设计[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美英;;内部控制实证研究文献回顾[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海林;;试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李孝林;陈丽蓉;;汉简中的内部控制方法探索——汉代内部控制初步发展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福琴;张颖;;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玲玲;;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金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及其建设思路——来自企业治理理论的解析[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胡继荣;杜景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法律顾问室 厉琳;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析[N];安徽经济报;2003年
2 曹文火;内部控制应注意的问题[N];中国财经报;2001年
3 温庆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N];湖南经济报;2002年
4 黄荣林;对完善信用社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N];湖南经济报;2003年
5 冯均科;从经营者入手强化企业内部控制[N];经济日报;2000年
6 陈义根 左自如;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N];经理日报;2002年
7 淮安市燃料总公司 郭永生;浅谈企业内部控制[N];江苏经济报;2003年
8 贾宝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N];江西日报;2003年
9 卜聪铎;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10 ;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N];期货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敏;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吴益兵;内部控制鉴证:动机、价值相关性与内控效率[D];复旦大学;2010年
3 王宏;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钟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5 张安明;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宋京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周继军;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者代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旺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定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车桂娟;基于政府审计视角的政府内部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赵建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忠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张燕;中小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3 宋环环;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孙伟;内部控制演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5 徐许慧;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李永峰;内部控制战略性应用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7 鲁清仿;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赵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普玲;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王建慧;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股权结构、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5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