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特质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市场特质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司特质波动是指按照一定的定价模型,除所有可被定价的影响因子之外,与公司层面特质有关的未被定价的误差项。①关于特质波动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学术界则充满了争议。依据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有效市场假设,投资者可通过构建资产投资组合来完全消除公司特质风险,即预期收益和投资组合的特质波动率之间是不相关的。但Merton(1987)认为在实际投资过程中,投资者不可能持有完全分散的投资组合。对与所承担的额外投资风险,投资者也必然要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作为补偿。然而,近期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公司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之间表现出反向的相关关系,被称作“特质波动率之谜”。对公司特质波动率及其与投资收益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特质波动率的高低是对公司特质信息变化的有效反映,因而公司特质风险的高低,必将会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有研究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特质风险在个股总风险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关于特质风险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最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使得通过开发与特质波动率有关的金融产品来获得收益成为了可能。然而,国内学者对于特质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范围也较窄,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大多数学者在研究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关系时,多采用利用F-F三因素模型的残差项作为特质波动率的度量指标,而F-F三因素模型中的规模因子(SMB)和账面市值比(HML)因子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司特质因素,因此用三因子的残差来估计特质波动率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此外,2010年3月我国正式开始实施融资融券试点后,股票市场中严格的卖空限制已经被打破。对于在放宽卖空限制后,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相关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研究则凤毛麟角。本文出于准确性和便利性原则的考虑,采用基于CAPM且无需估计β值的间接分离法来对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运用CAPM模型间接分离法,并按流通市值加权,将个股总风险分解为市场层面风险、行业层面风险和公司特质风险。其次,对从2005年1月到2014年12月,上证A股中公司特质风险的序列趋势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整个证券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的特质风险对于未来市场收益的预测与解释能力。再次,本文将所有A股样本按市场的不同分为深市和沪市后,再对其分别进行研究,以研究市场的不同是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此外,以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为分割点将样本数据分为两段后,再分别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放宽卖空限制后,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之间相关关系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又运用F-F三因素模型的回归残差来测度特质波动率,并用其所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我国公司特质风险在个股总风险中所占的比重,除了个别时点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总体上呈平稳上升趋势。(2)行业层面风险和市场层面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3)我国证券市场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公司特质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率之间存在着负向相关关系,即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特质波动率之谜”;而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后,公司特质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率之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变得不再显著。(4)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后,虽然“公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显著减弱,但并未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特质波动率依然未能被市场合理地定价。
【关键词】:特质波动率预期收益率异质信念融资融券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2
- 1.1 选题的背景9
- 1.2 选题的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安排10-12
- 2 文献综述12-15
-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2-13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3-15
- 3 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15-23
- 3.1 特质风险和预期收益关系的相关理论15-17
- 3.1.1 基于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观点15
- 3.1.2 基于Merton(1987)市场不完美理论的观点15-16
- 3.1.3 基于异质信念理论的观点16-17
- 3.2 特质风险的测度方法17-21
- 3.3 研究假设21-23
- 4 关于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23-37
- 4.1 样本数据的选取和来源23
- 4.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23-26
- 4.3 公司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26-37
- 4.3.1 单位根检验及变量相关性分析26-27
- 4.3.2 控制变量的选取27
- 4.3.3 回归分析研究27-29
- 4.3.4 融资融券对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之间关系的影响29-33
- 4.3.5 不同证券市场中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差异33-37
- 5 稳健性检验37-40
- 6 研究结论及不足40-43
- 6.1 研究结论40-41
- 6.2 本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展望41-43
- 参考文献43-47
- 后记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近期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课题组;李云林;;美国国债收益曲线反向与经济未衰退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25期
2 高业伟;;投资不畏风险[J];理财;2010年06期
3 翁文先;;农业从业者的收益风险及其防范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张井;;把“贴身经营”改为“经理收益风险制”[J];现代财贸(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程希骏,武义青,聂辰席;债券投资价值:收益风险关系分析[J];价值工程;1998年05期
6 胡建文,明月英;企业收益风险的控制[J];大庆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7 高锦成,刘冬梅;浅谈企业收益风险的控制[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年02期
8 唐飞;关于企业收益风险的探讨[J];黑龙江财会;2002年10期
9 王万洲;;道路基础设施BOT投资收益风险控制[J];中国公路;2013年20期
10 戴鹤忠,潘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收益和风险[J];中国房地产金融;199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松;;行业收益风险、资本结构优化与资本配置效率[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陵;别和保险比收益[N];解放日报;2007年
2 赵晓强;正确看待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N];经济日报;2007年
3 ;目前市场具有较高收益风险比[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高佩卿;“三节”推高银行理财收益[N];中国证券报;2014年
5 本报两会报道组 谢岚;“两会”频吹风 高收益债发行框架基本明晰[N];证券日报;2012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蒋晔;信诚基金定期分红保障收益[N];证券时报;2006年
7 新金融记者 张桔;固定收益类基金“风景独好”[N];新金融观察;2012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彭晓明 实习记者 张中阳 报道;多提收益避谈风险[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9 记者 王彭;立足高等级信用债 招商产业分享稳定票息收益[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0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 王蕊;债券基金 收益稳定 风险较低[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华涛;消费风险与资产收益[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楠;中国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刘阳;资产收益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3 徐进;预期收益与风险的跨期关系[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艳;艺术品的收益特性及其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5 赖文斌;余额宝的收益风险分析[D];暨南大学;2014年
6 乔嘉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赵博;投资收益风险模型的破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房坤鹏;基于VaR的中国开放式基金收益与风险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虹;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投资收益与风险测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史羽超;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法律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市场特质风险与市场预期收益关系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6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