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9:00

  本文关键词: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简称,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也是借贷行业的一种创新。中国P2P网络借贷行业在2007年开始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P2P平台数量已经从零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多家[1],成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重要的投融资渠道。在P2P网络借贷行业迅速发展,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使投资者面临很多风险,而最为普遍的就是违约风险,较高的违约率严重威胁着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研究P2P网络借贷行业违约风险,掌握其影响因素与成因,并找到防范违约风险的有效措施,是P2P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第二段对造成违约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其次,P2P网络借贷行业借款人信用低、贷款利率高、催收难度大、监管缺失等也是造成违约风险的重要原因,对违约风险的控制归根结底是对违约风险成因的控制,因此,对违约风险成因的分析是找出违约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第三章选取人人贷平台借款人数据并用二元选择模型对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借款人的学历、性别、信用等级、有无房产等因素都会影响平台的违约风险。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分析违约风险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控制,降低平台违约率,第四章选取发展较早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人人贷作为分析中国P2P行业违约管理的案例,目前中国P2P平台尽管在努力采取建立风险保障金账户、限制贷款额度等多种方式来降低违约风险,但在违约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借款人信息真实性无法保障、本金保障制度不健全。第五章对英美两国的典型P2P网络借贷平台Zopa、Prosper的违约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外P2P网络借贷行业在违约风险控制上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结果,针对中国在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从统一行业准入标准、完善监管机制、培育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设立专门的风控部门、与传统借贷公司合作、在平台建立朋友圈、建立黑名单制度、规定贷款最低标准、利用大数据等九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违约风险 二元选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现状方面12-14
  • 1.2.2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现状方面14
  • 1.2.3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影响因素方面14-16
  • 1.2.4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管理方面16-17
  • 1.2.5 国内外研究评述17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7-18
  • 1.3.1 研究方法17-18
  • 1.3.2 技术路线18
  • 1.4 研究内容18-19
  • 1.5 创新之处19-20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相关理论20-28
  • 2.1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阐释20-25
  • 2.1.1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界定20-21
  • 2.1.2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成因21-24
  • 2.1.3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影响因素24-25
  • 2.2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相关理论25-27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25-26
  • 2.2.2 委托代理理论26
  • 2.2.3 违约风险管理理论26-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8-35
  • 3.1 二元选择模型简介28-29
  • 3.2 数据来源及处理29
  • 3.3 模型指标选择29-30
  • 3.4 数据初步分析30-31
  • 3.5 二元选择模型的度量31-33
  • 3.6 实证结果分析33-34
  • 3.7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人人贷为例35-46
  • 4.1 运营模式分析35-38
  • 4.1.1 投资方式35-36
  • 4.1.2 散标类型36-37
  • 4.1.3 借贷流程37-38
  • 4.1.4 运营模式38
  • 4.2 人人贷违约风险控制38-42
  • 4.2.1 控制违约风险成因38-39
  • 4.2.2 重视违约风险影响因素39-41
  • 4.2.3 弥补违约损失41-42
  • 4.3 人人贷违约风险管理还存在的问题42-45
  • 4.3.1 征信机制不完善42-44
  • 4.3.2 借款人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44
  • 4.3.3 本金保障制度不健全44-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国外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管理的借鉴46-51
  • 5.1 英国Zopa违约风险管理的基本经验46-47
  • 5.2 美国Prosper违约风险管理的基本经验47-48
  • 5.3 国外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48-50
  • 5.3.1 征信体系48
  • 5.3.2 贷款金额48-49
  • 5.3.3 贷后管理49
  • 5.3.4 监管机制49-50
  • 5.4 本章小结50-51
  • 第6章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管理建议51-55
  • 6.1 政府层面51-52
  • 6.1.1 规定借贷平台经营条件,统一行业准入标准51
  • 6.1.2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制51-52
  • 6.1.3 培育第三方评级机构,建立科学统一的评分体系52
  • 6.2 公司层面52-55
  • 6.2.1 成立平台风控专门组织,实现风险实时监控52-53
  • 6.2.2 与传统借贷公司合作,实现征信平台共享53
  • 6.2.3 在借贷平台建立朋友圈,实现信息共享53
  • 6.2.4 设定借款最低标准,,提高借款质量53-54
  • 6.2.5 设置黑名单制度,增加违约成本54
  • 6.2.6 利用大数据,获取借款人综合评价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向阳;吴晓峰;;P2P网络中证书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温小霓;;现代信用借贷的创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靖;邓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网络存储服务(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李红玉;覃海生;;P2P资源搜索算法概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晓玲;钟诚;李智;李锦;张尊国;;基于反馈选择的P2P网络搜索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伟;戴跃发;石东海;;P2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寰臻;传统银行竞相涉水P2P网贷 野蛮疯长亟需监管跟进[N];通信信息报;2013年

2 记者 朱雪利;大鳄和小鱼共存的P2P[N];杭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国家队”P2P网贷评价体系发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曾颂;广州立根再贷款公司酝酿P2P 拓宽小贷再融资渠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新新贷副总裁 陈志飞;P2P网贷应尊重金融逻辑[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高谈;P2P投资者连踩四雷 200多万被套[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捷;银行涉水网贷 P2P迎来“正规军”[N];海峡财经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润珠;多家银行摩拳擦掌筹备P2P[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松壑;P2P网贷陷“链式危机” 投资者维权进退迷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P2P“非法集资”第一案追踪[N];新金融观察;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曹佳;P2P组通讯的网络拓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P2P的动因及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候亚美;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琦;P2P下载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侵权问题的刑法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梦桥;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余嘉敏;网络借贷(P2P)平台的量化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7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28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