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债变化对国债收益率影响——基于不同的国别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06 23:16
<正>基于不同的国别经验分析,大量外资参与国债市场的确存在明显得"双刃剑"效应,而降低负面效应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建立深层次、流动性强的本地长期债券市场。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7月,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市场总量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高达9.1%,境外机构已经连续21个月增持国内债券市场,国内外市场对该趋势的深度影响表现出较高的期待。但与主要亚太国家相比,外资持有国债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日本13%、印度30.2%、韩国13%、马来西亚22.8%)。
【文章来源】:中国外资. 2020,(19)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韩国外资持有国债比例变化
图1 韩国外资持有国债比例变化外资持债比例上升加剧金融危机期间国债收益率的波动,降低正常情况下国债收益率的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外资流出韩国国债市场的规模较大,导致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率显著放大,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外部传导。配置型需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涌入国债市场的确有助于稳定国债市场收益率的波动,但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由于美元的全球流动性“潟湖”特点,即使美国是危机源头,境外机构投资者依旧会选择抛售其他国家资产,回流美国金融市场,进而扩大了韩国国债市场的波动。但全球流动性稳定时期,外资持债比例较高反而明显降低了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率,2006年以前的波动率平均要比2010年以后高1/3。
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外资持有国债比例持续下滑,从1999年3月的8.63%下滑至2003年9月底的3.2%。但随着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回升,国债吸引力增强,日本国债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占比得到提高。金融危机前,外资持有国债占比已经回复至8.59%的水平。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外资出逃,但日元的避险货币属性凸显,以及金融危机后全球流动性季度宽裕,日本国债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占比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扩大日本债券市场的全球吸引力,提升日本债市规模,2011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建立了Pro-Bond专业市场。2019年底,外资持有国债占比已经达到12.93%的历史新高。与韩国相比,日本的国债市场国际化更加顺利和稳定。即使日本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陆续转负,境外机构对日本国债的青睐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2019年日本政府部门杠杆率高达204.2%,居发达国家之最,而发达国家(G20)政府部门负债率2019年仅仅为84.4%,过高的政府部门债务对日本国债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债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J]. 刘笑萍. 经济学家. 2021(05)
本文编号:3480711
【文章来源】:中国外资. 2020,(19)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韩国外资持有国债比例变化
图1 韩国外资持有国债比例变化外资持债比例上升加剧金融危机期间国债收益率的波动,降低正常情况下国债收益率的波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外资流出韩国国债市场的规模较大,导致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率显著放大,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外部传导。配置型需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涌入国债市场的确有助于稳定国债市场收益率的波动,但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由于美元的全球流动性“潟湖”特点,即使美国是危机源头,境外机构投资者依旧会选择抛售其他国家资产,回流美国金融市场,进而扩大了韩国国债市场的波动。但全球流动性稳定时期,外资持债比例较高反而明显降低了国债收益率的波动率,2006年以前的波动率平均要比2010年以后高1/3。
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的结构性问题,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外资持有国债比例持续下滑,从1999年3月的8.63%下滑至2003年9月底的3.2%。但随着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持续回升,国债吸引力增强,日本国债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占比得到提高。金融危机前,外资持有国债占比已经回复至8.59%的水平。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外资出逃,但日元的避险货币属性凸显,以及金融危机后全球流动性季度宽裕,日本国债市场中境外投资者占比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进一步扩大日本债券市场的全球吸引力,提升日本债市规模,2011年,东京证券交易所建立了Pro-Bond专业市场。2019年底,外资持有国债占比已经达到12.93%的历史新高。与韩国相比,日本的国债市场国际化更加顺利和稳定。即使日本1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陆续转负,境外机构对日本国债的青睐并未受到明显的抑制。2019年日本政府部门杠杆率高达204.2%,居发达国家之最,而发达国家(G20)政府部门负债率2019年仅仅为84.4%,过高的政府部门债务对日本国债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债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J]. 刘笑萍. 经济学家. 2021(05)
本文编号:3480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480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