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新三板基金投资及其产品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3 17:21

  本文关键词:新三板基金投资及其产品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三板市场自从2006年成立以来,经过将近10年的成长与发展,在近两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关注,不仅仅是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也开始慢慢涉足新三板市场。新三板原来是作为我国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试点而设立的,然而其后却逐渐成为构成我国场外市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改变了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处于全国各地分而治之的局面,也是我国向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它们先进经验的具体举措。截至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5129家,总股本有2959.51亿股,总市值则高达24,584.42亿元,可以说,新三板市场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个人投资者目前有两种途径可以参与新三板市场,第一种是直接参与方式,但是需要具备一些比较苛刻的条件,比如“投资者本人名下前一交易日截止时证券类资产市值要超过500万元”;“具备超过两年的证券投资经验,或者具有会计、财经、金融、投资等相关专业背景或者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另一种是间接参与方式,这种方式下投资者是借助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来间接投资于新三板。一般投资者较难满足直接参与投资方式的条件,而是通过投资理财产品来投资新三板,新三板基金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也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个人投资者能够较为容易满足条件来参与投资的产品。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新三板市场的发现历程、现状和投资策略理论,通过对投资选股策略的研究与学习,并且联系到获取数据的实际条件,选择了多因子选股模型来构建基金产品的股票投资组合,并对多因子选股策略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第二部分是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部分,本文通过在wind数据库中查找到的从公布了2009年半年报至公布了2013年年报的并且具有市值数据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为样本,根据对规模因子(总市值)、估值因子(市净率)、偿债能力因子(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因子(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因子(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这几个因子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价收益率大小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样本公司当期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因子指标的大小排序,先对于每一个可能的影响因子单独排序,除了速动比率由低到高排序外,其他指标都是由高到低排序,考虑到样本数目比较小,如果接下来计算平均收益率的话每组的数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所以按照排序顺序平均分成3组,排在最前面的一组打3分,紧接着的一组打2分,最后一组打1分,分别记为1组、2组和3组。再分别计算出每组的每半年度财务报告日的平均收益率,然后用第一组的每半年期的平均股价收益率R1减去相对应的第三组的平均股价收益率R3,算出两组平均收益率的差R,并对每个收益率差做关于0的T检验和中位数检验,找出了总市值、市净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5个因子通过了T检验和中位数检验,说明这几个因子会对股价收益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用这五个指标构建了多因子选股模型。第三个部分是产品设计部分,这部分本文根据第二个部分通过数据分析构建的多因子选股模型来对2013年年报后、2014年半年报后以及2014年年报后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进行了三次选股构建新三板基金投资组合,每一个半年根据选股模型选择出的30只股票来进行投资,第一期选出的股票每只投资300万元,总共投资了9000万元,如果有与前一期选择的股票相同的则继续持有,不再在前30名行列的股票卖出,并重新购入新进入前30名的股票,最后,在扣除了手续费用后模拟投资结果显示投资净收率大约等于64466.8804万元,投资收益率大约为7.16。本文希望通过该基金产品的设计过程和结果能够对新三板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的投资产生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新三板 基金 多因子选股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11-13
  • 1.2.1 研究方法11-12
  • 1.2.2 研究框架12-13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7
  • 2.1 国外文献综述13-15
  • 2.1.1 三板市场13
  • 2.1.2 量化投资理论发展13-15
  • 2.2 国内文献综述15-17
  • 2.2.1 三板市场15-16
  • 2.2.2 量化投资理论发展16-17
  • 第三章 新三板基金及新三板基金17-25
  • 3.1 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17-20
  • 3.1.1 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17-18
  • 3.1.2 我国新三板市场现状18-20
  • 3.2 新三板基金20-25
  • 3.2.1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20-21
  • 3.2.2 新三板基金21-25
  • 第四章 新三板基金的实证分析25-50
  • 4.1 多因子选股策略25-27
  • 4.1.1 多因子选股模型基本概念25-26
  • 4.1.2 多因子选股模型的理论基础26-27
  • 4.1.3 选取候选因子27
  • 4.2 样本来源及选择整理27-28
  • 4.3 模型设计28-31
  • 4.3.1 股价收益率的计算28
  • 4.3.2 财务指标的选取28-31
  • 4.4 数据分析31-50
  • 4.4.1 单个因子31-47
  • 4.4.2 多个因子47-50
  • 第五章 新三板基金产品设计50-58
  • 5.1 新三板基金设计50-52
  • 5.2 基金模拟业绩52-58
  • 第六章 结语58-60
  • 6.1 结论58
  • 6.2 研究不足58-60
  • 参考文献60-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明发;彭浩东;;中国A股市场价值投资策略比较——基于P/E、P/B、P/S和M/G选股指标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13期

2 黄永稳;;股票市场的选股思路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8期

3 林安霁;林洲钰;;“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5期

4 尹中;;中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5期

5 殷鑫;郑丰;崔积钰;赵庄;;基于价值投资的Piotroski选股策略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2年23期

6 吴后宽;;排名计分法选股能力实证检验——以2005年~2009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为样本[J];财会通讯;2011年11期

7 周茂清;尹中立;;“新三板”市场的形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8 戴振强;曹家和;;开放式基金选股策略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7年09期

9 陶永宏;论中国三板市场发展模式与功能定位[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林榕;对三板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利平;基于多因子模型的量化选股[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江方敏;基于多因子量化模型的A股投资组合选股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毅;因子选股模型在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三板基金投资及其产品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63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