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中国高房价问题研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4-05-12 00: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房地产市场经济的形成,国家逐步取消了住房分配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市场上对城镇住房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并带来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土地供给市场化以来我国的城镇住房价格逐年上涨,其上涨的速度已远远超过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城市房价收入比不但超过国际住房价格收入比警戒线6:1,一线城市的住房价格甚至超过了收入十多倍。房价问题成为了当前压在我国居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房价、就医、教育)之一,严重阻碍了改善民生的步伐。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住房短缺、房价过高的问题,很多国家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住房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包括美国、瑞典等欧美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加坡新兴中等发达国家都在经历了本国住房问题突出的情况下,政府及时地介入住房市场领域,制定新规,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成为了有效解决本国住房问题的典范。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无到有,到繁荣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房价的表现形式和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第三介绍国外一些国家成功解决本国住房问题的制度经验,第四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一些解决我国高房价问题的对策。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高房价的特点及其后果
    2.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2.1.1 房地产市场的初步发展阶段(1978-1991 年)
        2.1.2 房地产市场的第一轮热潮(1992-1993 年)
        2.1.3 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次微调(1994-1997 年)
        2.1.4 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发展(1998-2002 年)
        2.1.5 国家对房价的调控阶段(2003-今)
    2.2 我国高房价发展的特点
        2.2.1 住房价格远高于居民收入水平
        2.2.2 住房价格持续上涨
        2.2.3 住房价格地域性差异大
    2.3 高房价引发的后果
        2.3.1 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2.3.2 导致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大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3.3 高房价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2.3.4 危机民生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
第三章 导致我国高房价的主要原因分析
    3.1 需求方面
        3.1.1 城市化引起的刚性需求
        3.1.2 居民改善住房条件引起的需求
        3.1.3 房价连续上涨引起的投机需求
    3.2 供给方面
        3.2.1 房地产商惜售造成的供给不足
        3.2.2 土地供给的不足造成住房供给不足
    3.3 制度方面
        3.3.1 政府垄断土地市场使得土地供应不足
        3.3.2 土地出让金的一次性收取抬高了土地成本
第四章 国外住房制度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美国住房制度
        4.1.1 美国住房制度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思路
        4.1.2 美国住房制度的政策选择
    4.2 瑞典的住房制度
        4.2.1 瑞典住房制度的总体政策及其演进
        4.2.2 瑞典住房制度的特点
    4.3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住房制度
        4.3.1 新加坡住房制度的演进
        4.3.2 新加坡住房制度的主要特点
    4.4 国外住房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4.4.1 住房制度应当基于住房两重性的指导思想
        4.4.2 合理界定政府角色,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4.4.3 重视民间力量解决住房问题
第五章 解决我国高房价问题的对策
    5.1 中央政府对楼市的调控
    5.2 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
    5.3 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的调整
        5.3.1 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的缺陷
        5.3.2 土地出让金按年收取的好处
        5.3.3 土地出让金按年收取的操作方法
    5.4 优化我国住房制度
        5.4.1 政府应当把握市场化的度
        5.4.2 制定不同利益群体相互制衡的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7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397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