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1: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债期货是一种金融期货,是属于利率期货的一种,对我国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2年2月,我国金融市场推出了五年期国债期货的仿真交易,2013年9月6日,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真实交易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重新上市。近几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出现新的期货品种,期货市场发展迅速,相对而言,我国的国债期货交易起步还算比较晚。从我国国债期货的首次尝试到现在所经历的发展路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2年12月开始到1995年5月结束,历时两年半,在这一段时间中,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经历了非常不同的发展路径。1992年12月,我国国债期货最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当时推出的国债期货合约有12个品种,这些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所以当时的期货市场交易并不活跃,从1992年12月28日开始到1993年10月,国债期货市场的成交额都只有5000万元。因此,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3年10月25日对国债期货合约进行了修订,国债期货市场开始向个人投资者开放。从1994年第二个季度开始,国债期货市场交易开始活跃,交易额逐月递增,到1994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9万亿元。因为国债期货市场交易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可以交割的现货市场国债的数量,因此市场上投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国债期货市场上投机主体占主导地位,风险越来越大。就这样,在这蓬勃发展的表象下发生了多起违规操作事件,比如,1995年2月发生的著名的“3.27”违规操作事件,对国债期货市场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严重地扰乱了国债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为此,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于1995年2月25日联合颁发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为了整顿规范国债期货市场,紧接着证监会又发出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但是这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并没有有效的改变市场上的投机氛围,国债期货市场上的内幕交易、恶意操纵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1995年5月再次发生了后来的“3.19”恶性违规事件。1995年5月17日下午,证监会发出通知,国债期货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交易,我国第一次国债期货交易尝试以失败告终。第二阶段是从2013年9月6日到现在,经过多方论证和2012年的仿真交易以后,国债期货阔别金融市场18年以后又得以重新上市交易。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运行到现在,其市场运行是否有效?国债期货是否发挥了其价格发现功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积极关注和探索。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现阶段国债期货市场是否运行有效,本文作者通过梳理现在已经有的文献和相关理论,对我国国债期货重新上市以来两年多的期货市场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的国债期货市场很好的发挥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债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发现和预测的功能。本文一共用了六个章节来论证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第一个章节作为引言,主要解释了本文提出研究问题的背景、研究问题的意义、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特点和不足之处;第二个章节是介绍国债期货的相关理论,介绍了期货的含义和分类、国债期货的起源、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历史和我国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并回顾了我国国债期货史上著名的“3.27”事件,简单说明了我国国债期货第一次尝试交易以失败告终的原因,给我国国债期货的重新上市提供了经验教训;第三个章节是介绍了国债期货价格发现的相关理论,阐述了价格发现的含义、价格发现功能和市场微观机构的关系,并介绍了影响国债期货和国债现货价格的相关因素,最后还引入了有关期限“领先-滞后”关系的假说;第四个章节是介绍了本文实证部分所用到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型,包括ADF平稳性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E-G两步法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本文的第五部分则是本文的实证部分,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的实证分析,在这一部分本文以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我国五年期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和五年期国债现货市场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我国国债期货从2013年9月6日上市以来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两年多的一共565个样本数据,国债期货市场数据选用的是国债期货当期主力合约的数据,国债现货市场数据选用的是5年期国债竞价指数,并对相关数据做了对数处理,最后得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比国债现货市场具有更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结论。第六个章节是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总结和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的实证结论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和我国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是,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是我国国债现货市场价格的原因,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对我国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具有“领先-滞后”的关系,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债期货市场价格是国债现货市场价格的原因,而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却不是国债期货市场价格的原因。本文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的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我国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特点之一是目前我国国债期货重新上市有两年多的时间,许多学者已经对我国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做过研究,但是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研究我国国债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少数学者用的是仿真交易的数据或者是国债期货市场上市不足一年的数据,他们的研究结论大多都得出了我国国债期货市场没有价格发现功能,或者是我国国债现货市场价格比期货市场价格具有更强的价格发现功能。而本文的研究时点是我国国债期货市场重新上市两年多的时间,国债期货市场更加成熟,样本数据比上述学者更加的充分,本文得出结论也和他们有所不同,本文得出了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具有更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结论。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并没有利用高频数据来研究期货价格发现效率,只是选取了国债期货市场上市以来的565个日交易数据,选取的样本数据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每日收盘价,数据样本还是比较单薄,同时,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文并没有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债期货 价格发现 协整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5;F812.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1. 引言14-22
- 1.1 问题研究背景14-15
- 1.2 问题研究的意义15-17
- 1.3 文献综述17-20
- 1.4 本文的特点与不足20-22
- 2. 国债期货相关理论22-28
- 2.1 期货的含义和分类22
- 2.2 国债期货概述和起源22-23
- 2.3 中国国债期货的历史发展回顾23-25
- 2.4 中国国债期货的重启25-28
- 3. 国债期货价格发现的理论概述28-37
- 3.1 期货价格发现的涵义28-30
- 3.2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与市场微观结构30-31
- 3.3 国债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影响因素31-35
- 3.3.1 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32
- 3.3.2 市场资金供需状况32-33
- 3.3.3 货币政策33-35
- 3.4 有关期现“领先—滞后”的假说35-37
- 4. 模型和实证方法37-45
- 4.1 平稳性检验37-39
- 4.1.1 平稳时间序列的定义37-38
- 4.1.2 平稳性的检验方法38-39
- 4.2 向量自回归(VAR)模型39-40
- 4.3 协整检验40-41
- 4.3.1 协整概念40-41
- 4.3.2 协整的检验方法41
- 4.4 误差修正(ECM)模型41-43
- 4.5 格兰杰因果检验43
- 4.6 脉冲响应43-44
- 4.7 方差分解44-45
- 5. 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45-64
- 5.1 样本数据的选取45-46
- 5.1.1 期货价格样本数据的选取45
- 5.1.2 现货价格样本数据的选取45-46
- 5.1.3 数据处理46
- 5.2 描述性统计46-49
- 5.2.1 图形观测46-47
- 5.2.2 国债期现货价格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47-49
- 5.3 平稳性检验49-50
- 5.4 VAR模型及其滞后阶数的确定50-52
- 5.5 协整检验52-55
- 5.6 格兰杰因果检验55-56
- 5.7 误差修正ECM模型56-58
- 5.8 脉冲响应58-60
- 5.9 方差分解60-62
- 5.10 本章实证分析小结62-64
- 6. 本文结论分析64-68
- 6.1 本文研究结论64-66
- 6.2 政策建议66-68
- 参考文献68-70
- 致谢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小艳;张宗成;;期货市场有效性理论与实证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44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