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4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
张松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和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成为当前最大的内需,随着“十八大”各项改革提上日程,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任务。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和小城镇发展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探讨的课题,当前,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共识。 济南市县域经济不发达,各县(市、区)城镇化发展极不平衡,商河县与济阳县的城镇化率在仅在30%,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较低。小城镇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小城镇整体规模偏小,集聚能力弱;各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镇级财政收入普遍偏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不足;小城镇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明显,缺乏科学的规划与管理;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吸纳人口不足,制约了人口的就地城镇化。本文基于此背景对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小城镇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与国内外小城镇发展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济南市小城镇择优发展的重点镇选择进行了研究;运用ArcGIS软件对中心城近郊卫星城镇的选择进行了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运用区位熵法和纳尔逊统计分析法对济南市小城镇的职能类型进行了分析。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对济南市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路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各类小城镇进行了分类指引。 首先,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小城镇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济南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济南市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济南市小城镇发展的影响因素、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 其次,基于相关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城镇发展的五大战略选择:差别化发展战略、组团式发展战略、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与改革驱动战略。 再次,小城镇五大发展战略提出后,构建了济南市小城镇发展的四大发展路径,即梯度发展路径、职能发展路径、空间发展路径、体制创新路径。梯度发展路径,本文选取了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生活质量5个主导因素,对小城镇发展实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确定了济南市应重点培育的21个城镇,并提出了扩权强镇、产城融合、强化镇区新型社区建设3大路径;职能发展路径,通过对小城镇分行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定性与定量的构建了小城镇发展的5种职能类型:传统工业型、商贸物流型、新兴产业型、旅游休闲型、现代物流型;空间发展路径,以20km为缓冲半径明确了近郊小城镇,并提出了近郊小城镇发展的5种模式:新城区模式、新市镇模式、旅游休闲模式、生产生活服务模式、产业承接发展模式;而远郊小城镇则明确了重点发展的4大城组群;体制创新路径,针对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障碍,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体制改革走“股份化”、“股权化”的发展模式。 最后,在提出小城镇发展的路径后,从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城镇组群发展策略、产业发展策略、户籍制度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济南市小城镇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华;湖南小城镇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2 吴建楠;姚士谋;朱天明;William Y B Chang;;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界定的初步探索[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3 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年S1期
4 耿宏兵;刘剑;;转变路径依赖——对新时期大连市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5 陈白磊;齐同军;;城乡统筹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6 陆大道;;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空间扩张[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7 姚士谋;王辰;张落成;陈振光;宋平;;我国资源环境对城镇化问题的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8 陈彦光;;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的类型、分段和研究方法[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9 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10 顾巧泼;岳平;;大连小城镇低碳发展的空间性路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善驹;;刍议新时期苏南小城镇产业与空间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曲衍波;齐伟;束宏;付伟章;王炳刚;刘延军;;小城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山东省汶南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3 钟礼桓;陈昆仑;李维;曾克峰;;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排水系统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4 吴红莉;吴柏清;;我国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以陕西西安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5 苏建兰;林诗文;刘娜;;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及生态农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导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6 李晓琴;金兆森;;发展扬州小城镇休闲产业的建议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冯晓琳;李明;梅惠;;湖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8 张萌萌;王亚华;柴明堂;李大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9 梁会民;;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10 张晓缝;;小城镇生态环境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研究——以湖南省溆浦县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征涛;祁蕊;;主动还是被动——对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思考和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翀;胡剑双;刘婕;;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差异化道路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晓娟;;基于“极化”和“序化”理论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径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于涛;刘雨平;徐素;;制度转型视角下的扬州市重点镇扩权改革与规划创新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纪爱华;;基于城乡统筹的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研究——以青岛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7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陆大道;姚士谋;李国平;刘慧;高晓路;;基于我国国情的城镇化过程的综合分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肖彬;;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以长沙市黎托片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季成源;;弱中心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忠;新阶段新疆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许剑峰;空间与政策的规划协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宁玲;城市景观系统优化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英姿;“源”文化影响下潮汕小城镇空间集约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孟融;潍坊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胡丹;我国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其应用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饶娟;新疆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俏娴;东莞市简政强镇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苏贵山;云南中小城市所处坝区城乡一体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瑞周;大理古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婷婷;基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调整的扩大消费需求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张钦;调节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财税政策选择[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10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甸;培育科技型企业 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J];工业技术进步;2000年01期
2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彦光;周一星;;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慈福义;孙黎娟;陈慧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重点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5 顾朝林,黄春晓;三峡库区城镇移民迁建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4期
6 姚士谋;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个性与共性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7 姚士谋,William Chang,朱振国;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5期
8 姚士谋;陈爽;解晓南;陈振光;;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水土资源利用问题的认识——以长江下游地区若干城市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9 虞孝感,王合生,崔大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态势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10 顾朝林;新时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政策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园园;[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鲁明;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刘焱;铜川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陈丽娜;区域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燕;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昕;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刚;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尔彬;林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薛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丽萍;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2 路修苹;基于集群结构的陕西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真怀;;小城镇:奥运后国家战略[J];小城镇建设;2008年10期
2 胡跃平;陈韦;;武汉城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路径选择与规划模式创新研究[J];规划师;2010年07期
3 邸泰盛;;论小城镇科学发展战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赵正来;;切实把握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J];农村工作通讯;2004年05期
5 郭爱请;李彦芳;;浅析我国城镇化道路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翟宝辉;;促进小城镇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不二选择[J];中华建设;2010年04期
7 徐鼎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经济思考[J];前沿;2009年03期
8 程思康;;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侯丽;;粮食供应、人口增长与城镇化道路选择——谈小城镇在国家城镇化中的历史地位[J];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01期
10 《石首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课题组;;石首市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调查报告[J];乡镇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崇兰;;我国城镇化新阶段、新战略与小城镇发展的科学定位[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2 金鑫;陈文广;;组合型城镇——珠三角小城镇的发展新思路浅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胜男;冯蕊;;浅析我国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的机遇与挑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邓德芳;;苏北地区特殊近郊区位小城镇的规划编制研究——以徐州市棠张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东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发展——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鲍宗豪;;发展小城镇: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A];城市管理世纪论坛2001会议学术文集[C];2001年
7 张文秀;秦雨;王卓娃;;市区融合型小城镇转型发展对策研究——以朝阳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志明;陈筱玲;;沿河小城镇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以甘棠江核心区城乡一体化设计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计伟;江晓波;;遥感技术在山区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苏国桢;王洪;陶顺碧;;小城镇发展中的土地问题[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城建委员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扈生;[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姚雪青;[N];新农村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陈雪芹 远山 辑;[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胡春明;[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记者 戚泥莲;[N];黑龙江日报;2010年
7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李兵弟;[N];中国建设报;2011年
8 曹妍 杨迪 萧永航;[N];绵阳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彭航海;[N];湘潭日报;2011年
10 特约通讯员 杨建斌;[N];运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铮;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施文鑫;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韩立红;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志生;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张永良;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的英国小城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孟祥林;城市化进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德隆;小城镇劳动力集聚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亮;总体规划视野下的陕北地区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博闻;内蒙古自治区小城镇特色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宋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D];燕山大学;2010年
5 周树南;中小城市规划区边缘小城镇发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6 朱珊;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王永亮;城市郊区化背景下的小城镇组团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倩;合肥市小城镇产业布局与空间优化的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9 周丽霞;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如怡;贵州省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济南市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4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