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投融资论文 >

熟人P2P网络借贷用户出借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6:03

  本文关键词:熟人P2P网络借贷用户出借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金融 熟人P2P网贷平台 人情关系 出借意愿


【摘要】: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蓬勃,实体经济的发展以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从最初的尖端科研机构逐渐走向了的大众的生活,也触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个人可以借款给个人的金融服务平台----P2P网络借贷运应而生,这种能够满足让需要钱的人借到钱,让钱多的人愿意借出钱的最原始的需求,在全世界都迅速发展起来。P2P网络借贷平台最早出现于英国,随后世界各地都诞生了有类似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在中国,最早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起始于2007年,在经历不到10年的发展后,P2P网贷平台在我国的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2016年2月P2P行业整体成交量为1130.09亿,是2015年2月的3.37倍。截至2016年2月底,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16086.24亿,2016年前两个月累计成交量达2434.03亿,是去年同期的3.51倍。然而迅猛发展的背后也难掩问题的出现,仅仅在2016年以来,就有225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跑路、提现困难、停业等问题。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针对全体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明确监管责任,实行分类指导。在针对P2P网络借贷的部分,尤其提到,P2P网络借贷平台要坚持平台功能,努力为投、融资双方提供撮合、信息、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明确自身中介平台的性质,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也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和监管政策的大环境下,一种专注于熟人之间的P2P网络借贷平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这种P2P网络借贷平台由于其本身只专注于熟人之间在线的借贷业务,对自身的定位仅仅限于中介平台,符合监管层的引导方向。本文结合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点,选取国内的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实证研究对象。笔者重点参考了人情关系理论、信任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在商业活动领域和市场营销领域的文献,以最大限度的寻求可靠的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根据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自身特点,整理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建立以人情关系为主要视角,研究影响在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用户出借意愿的因素的理论模型。在模型中,笔者针对性的引入了6个变量,并依据相关的文献建立了8个假设。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在设计问卷的阶段,笔者对于每一个问项都着重参考前人使用过的量表,针对性的进行修改,以保证问卷的质量。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进行小规模的问卷发放,根据回收的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对问卷进行了局部调整,以保证正式问卷回收数据的质量。在正式问卷发放出去之后,回收了265份有效问卷。笔者对问卷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后,再对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检验之后,再根据之前多建立的理论模型,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最后得出结果为8条假设有5条非常显著,一个比较显著。笔者再对于整个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当P2P网络借贷的投资对象全部为认识的熟人时,用户之间的人情关系对于借贷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对于本文所构建模型的检验,验证了人情关系(质量)不但对于用户对情人和朋友之间的信任有着正向的影响,而且当一个人越在乎自己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人情关系(质量)时,其对于朋友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发布的借款需求就越倾向于借出资金。(2)用户选择在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将钱借给自己的朋友,对于用户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机会成本。如果用户很在意投资亲人朋友会错过其他收益更好的投资机会的话,确实会降低用户的出借意愿;但这种个人的逐利倾向并不会随着用户和亲人朋友的关系越好而降低。很可能存在着该用户既很在乎人情关系,又在乎投资收益的情况。(3)用户在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投资能够感知到的收益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益,还有其他的人情关系方面的收益。在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上对自己认识的熟人借出资金,用户所能收获的,可能不仅仅是朋友给出的收益率,而是在满足朋友的资金需求的同时,更加加强了双方平日里的人情关系。(4)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应该合理合规的对自己进行推广营销,让用户放心。用户对于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科技安全性和平台的基本道德底线的依然存在着担心,这在很大程度的会降低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进而间接影响用户的出借意愿;但是总体上来说,不直接影响用户在平台上将钱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5)信任无处不在,只有赢得用户的信任,熟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交易量才会上升,借款人也才能利用自己的人情关系满足自己的资金需求。只有在平日生活中真诚的维护和亲人朋友之间的人情关系,加深朋友对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容易的获得亲人朋友的投资。对于P2P借贷平台来讲,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和合规营销,认真的对用户的信息隐私负责,才能加强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进而促进用户愿意在平台上进行投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熟人P2P网贷平台 人情关系 出借意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s7-12
  • 1. 绪论12-17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结构安排16-17
  • 2.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17-39
  • 2.1 互联网金融17-18
  • 2.2 P2P网络借贷18-19
  • 2.2.1 国外P2P网络平台18-19
  • 2.2.2 国内P2P网络平台19
  • 2.3 熟人P2P网络借贷19-22
  • 2.3.1 国外熟人P2P网络平台20-21
  • 2.3.2 国内熟人P2P网络平台21-22
  • 2.4 人情关系理论22-31
  • 2.4.1 人情关系涵义22-26
  • 2.4.2 人情关系分类26-27
  • 2.4.3 人情关系维度27-30
  • 2.4.4 人情关系质量30-31
  • 2.5 信任理论31-33
  • 2.5.1 信任涵义31-33
  • 2.5.2 信任的维度33
  • 2.6 感知价值理论33-39
  • 2.6.1 感知价值涵义33-35
  • 2.6.2 感知收益的维度35-36
  • 2.6.3 感知风险的维度36-39
  • 3. 模型构建和假设建立39-51
  • 3.1 构建模型39-46
  • 3.1.1 相关理论模型梳理39-45
  • 3.1.2 建立模型45-46
  • 3.2 提出假设46-51
  • 3.2.1 人情关系质量相关假设46-47
  • 3.2.2 个人逐利行为倾向相关假设47-48
  • 3.2.3 信任、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相关假设48-51
  • 4. 问卷设计与调查51-69
  • 4.1 相关变量51-62
  • 4.1.1 人情关系质量51-52
  • 4.1.2 个人逐利行为倾向52-54
  • 4.1.3 信任54-56
  • 4.1.4 感知收益56-59
  • 4.1.5 感知风险59-60
  • 4.1.6 出借意愿60-62
  • 4.2 问卷设计62
  • 4.3 问卷预发放与测试62-67
  • 4.4 问卷正式发放67-69
  • 5. 数据分析与讨论69-81
  • 5.1 数据统计分析69-72
  • 5.2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72-75
  • 5.2.1 信度分析72-73
  • 5.2.2 效度分析73-75
  • 5.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75-77
  • 5.4 结果分析77-81
  • 6. 研究结论与总结81-84
  • 6.1 研究结论81-83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83-84
  • 参考文献84-92
  • 附录92-97
  • 致谢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语;张梦佳;王强;任莹;马阳光;马爽;邵伟;尹世久;石忠国;;基于感知收益-感知风险框架的O2O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购买意愿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06期

2 陈维政;任晗;;人情关系和社会交换关系的比较分析与管理策略研究[J];管理学报;2015年06期

3 陈冬宇;朱浩;郑海超;;风险、信任和出借意愿——基于拍拍贷注册用户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4年01期

4 张汉鹏;陈冬宇;王秀国;;基于网站和卖家的C2C消费者购买意愿模型:感知收益与风险的转移[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年04期

5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6 王尚银;刘朝峰;;人情关系“货币化”: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姜翰;金占明;焦捷;马力;;不稳定环境下的创业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原罪”——基于管理者社会资本视角的创业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6期

8 贺培育;黄海;;“人情面子”下的权力寻租及其矫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徐万里;;结构方程模式在信度检验中的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07期

10 庄贵军;席酉民;周筱莲;;权力、冲突与合作——中国营销渠道中私人关系的影响作用[J];管理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TING MARK TA-TIEN;保健类商品信任机制与购买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王建军;人情关系质量在关系营销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54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554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