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
【摘要】:不良贷款是评价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资产质量的下降将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利润下降、负债能力降低,甚至诱发银行挤兑;另一方面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甚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波动、过剩产能调控等,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势头。尽管采用了多种手段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但是根据银监会的最新统计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呈双升态势。因此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新认识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在信用论、金融及商业银行内在脆弱性理论、银行行为理论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在剖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时,本文首先从外部宏观经济、外贸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相关性;接着从房地产行业及产能过剩角度分析,发现近年百城住房平均价格和不良贷款率大体呈负相关关系,产能过剩企业的减产停业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然后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内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主要从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风控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国际上不良贷款先进处置经验总结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启示,然后对新常态下如何有效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风险分别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外部层面主要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外贸发展、化解房地产库存、化解产能过剩等方面采取措施,内部层面从增强商业银行的宏观经济适应性、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完善风控体系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3
- 一、国外文献综述10-11
- 二、国内文献综述11-13
- 三、文献述评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不足13-15
- 一、研究方法13-14
- 二、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14-15
- 第二章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基础15-25
- 第一节 不良贷款的界定及相关理论15-20
- 一、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分类15-16
- 二、不良贷款的相关理论16-20
- 第二节 经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0-25
- 一、经济新常态20-22
- 二、经济新常态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22-25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与特点分析25-33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总体现状25-26
-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布特点26-33
- 一、不良贷款的结构分布特点26-28
- 二、不良贷款的机构分布特点28-31
- 三、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特点31-33
- 第四章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33-40
- 第一节 新常态下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外部因素33-37
- 一、宏观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33-34
- 二、外贸需求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34-36
- 三、房地产行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36-37
- 四、产能过剩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37
- 第二节 新常态下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部因素37-40
-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过于集中37-38
-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拨备临近“警戒线”38
- 三、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不完善38-40
- 第五章 国外处置不良贷款的先进经验借鉴40-43
- 第一节 不良贷款处置模式和处置方法的国际借鉴40-41
- 一、不良贷款处置模式的国际借鉴40-41
- 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的国际借鉴41
- 第二节 国外处置不良贷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1-43
- 一、完善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42
- 二、多举措并举处置不良贷款42
- 三、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42-43
- 第六章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对策43-48
- 第一节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对策的外部层面分析43-45
- 一、宏观经济方面43-44
- 二、推动外贸发展44
- 三、化解房地产库存44
- 四、化解产能过剩44-45
- 第二节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对策的内部层面分析45-48
- 一、增强商业银行对宏观经济适应性45
- 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分散风险45-46
- 三、优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46
- 四、完善商业银行风控体系46-48
- 第七章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4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新伟;处置银行不良贷款必须“双管齐下”[J];农金纵横;2000年01期
2 韩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处理及增量防范[J];中国城市金融;2000年01期
3 周家银 ,柯玉峰 ,孙国庆;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师;2001年12期
4 承革,于明霞;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金融;2001年04期
5 周彦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1年06期
6 高智才,陈显群;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清理的措施[J];统计与决策;2002年12期
7 谢笃兰,欧光荣,郑少锋,陀炜;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降比”工作的困难及其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2年06期
8 陈晓四,柯玉峰;银行不良贷款降比的难点与对策[J];武汉金融;2002年10期
9 刘玉杰,张进奎;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2年09期
10 邹新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体制成因及治理对策[J];求索;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青;;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制环境——市金融法制研究会等举办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蔡中华;;基于优化模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警戒比率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俊;应益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博弈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韩雪萌;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金融时报;2005年
2 记者 张学军;我省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保持“双降”[N];辽宁日报;2005年
3 记者 程勇;前三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2006年3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N];黑龙江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学军;我省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双降”[N];辽宁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柴元君 实习生 秦媛娜;信贷趋缓 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反弹[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记者 张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将增大[N];经济参考报;2009年
8 记者 姜蕴真;我市推进清收处置农业银行不良贷款工作[N];安阳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曹蓓;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时代”终结 仅农行坚守[N];证券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丹丹 颜剑;三季度银行不良贷款普遍“双反弹”[N];上海证券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诗鸿;金融脆弱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朱乾宇;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及信贷风险防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阳;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肖际冬;内蒙古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途径[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金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控和降低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朱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风险控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周德;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孙琼;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之“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分析与对策[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虹儒;SN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与防范措施[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9 胡婷;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趋势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10 孔大为;鞍山银行不良贷款的诊断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69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669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