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
【摘要】: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由专业人员对资金进行管理,众多投资者共同分享收益,共同承担风险。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到现在已有接近二十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成为了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并且,与个人投资者相比,证券投资基金拥有专业的研究人员,有较强的研究实力,资金也更多,相对风险控制能力更强,承受能力也更强,发挥了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因此,它是否会影响股票市场以及如何影响股票市场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我国2003年至2015年共13年的开放式基金数据,研究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本文所指的基金家族(Fund Family)是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发行并管理的全部基金的总称,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是指同一个基金管理公司中的多个基金持有同一只股票,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指的是不同基金管理公司中的基金持有同一只股票。本文共分为六章,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从基金能否获得超额收益、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票收益、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和羊群行为四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第三章为研究方法,对本文所使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Carhart四因子模型、C-L模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四章为实证分析,研究了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并实证分析了其原因。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建议与启示,最后,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实证研究:(1)在全样本的情况下,经筛选后,用1509只股票样本构成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以及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对这两个组合的每月收益率进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和Carhart四因子模型回归,研究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和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的月收益率差异。(2)为了研究基金家族规模是否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本文根据上季度末基金家族规模对基金家族进行分组,同样进行(1)中的实证分析。(3)本文设置了虚拟变量来区分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股票与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股票,并控制公司规模、市净率、市盈率、择股能力(Select Ability)、择时能力(Timing Ability)、市场收益(Market Return)等因素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对个股进行了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使得结果更为准确。(4)从异质信念和信息优势两个方面对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影响股票收益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在经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Carhart四因子模型进行了风险调整以后,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比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更高,最小时,二者月收益率相差0.626%,最大时,二者月收益率相差1.043%,并且,t检验和秩和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2)根据上季度末公布的基金公司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对基金公司来进行分组,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模的基金家族,每季度更新一次分组,分别对不同规模的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和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Carhart四因子模型进行了风险调整以后,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依然比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更高,并且,基金家族规模越小,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与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差越大,最大时,小规模基金家族的两个组合收益差比大规模基金家族两个组合的收益差每月高出0.766%。t检验和秩和检验的结果也与上述结论一致。(3)通过对个股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发现,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股票与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股票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在选取不同变量的情况下,二者的季度收益率相差约为4.84%、2.65%和2.67%,并且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4)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影响股票收益的传导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换手率(Turnover)作为异质信念的代理变量,以未预测盈余来衡量信息优势,并控制股票的个体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更为支持异质信念假说,即: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使得乐观投资者越来越多,此时,再售期权的价值有限,投机行为减少,使得投资者意见分歧减小,从而影响股票收益,也就是说,投资者的异质信念水平降低,股票收益增加。总之,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会使得股票收益增加,并且,这个影响是通过异质信念的传导途径而产生的。本文的难点主要在于:本文使用我国开放式基金2003年至2015年共13年的数据,共涉及1509只股票,数据量较大,并且很多指标都是间接指标,其背后需要很多的数据处理。不过也正是因为数据处理量较大,才使得本文结果较为详实。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本文在李科,陆蓉和夏翊(2015)的基础上,增加了对于基金家族规模分组的分析,分别考察了不同规模的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金家族规模越小,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与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投资组合收益差越大,分组进行研究分析使得结论更为详实。(2)在研究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影响股票收益的传导机制时,本文使用前后两个季度状态不一样的股票进行研究,在这两个季度中一个季度为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而另一个季度为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使用该股票处于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季度的季度平均日换手率与处于非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季度的季度平均日换手率的差值来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基金家族共同持股股票的异质信念水平更低,支持了面板数据回归的结论,更加丰富了异质信念传导途径的研究。
【关键词】:基金家族共同持股 股票收益 异质信念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3
- 1.1.1 研究背景10-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2.1 研究思路13-14
- 1.2.2 研究方法14
- 1.3 本文特色与创新14-15
- 2. 文献综述15-31
- 2.1 基金能否获得超额收益相关文献综述15-19
- 2.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股票收益相关文献综述19-22
- 2.3 异质信念与股票收益相关文献综述22-26
- 2.4 羊群行为相关文献综述26-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3. 研究方法31-42
- 3.1 投资组合绩效评估模型31-36
- 3.1.1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绩效评估31-33
- 3.1.2 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绩效评估33-35
- 3.1.3 基于Carhart四因子模型的绩效评估35-36
- 3.2 基于C-L模型的基金经理能力评估36
- 3.3 固定效应回归模型36-37
- 3.3.1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37
- 3.3.2 时点固定效应模型37
- 3.3.3 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37
- 3.4 两独立样本T检验与秩和检验37-42
- 3.4.1 两独立样本t检验(Paired Student's t-test)37-38
- 3.4.2 秩和检验(Rank Sum Test)38-42
- 4. 实证分析42-57
- 4.1 样本和数据42
- 4.2 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与股票收益42-50
- 4.2.1 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与股票收益(全样本)42-47
- 4.2.2 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与股票收益(分组样本)47-50
- 4.2.3 小结50
- 4.3 个股的回归分析50-51
- 4.4 原因分析51-57
- 4.4.1 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与异质信念52-55
- 4.4.2 基金家族共同持股与信息优势55-56
- 4.4.3 小结56-57
- 5. 结论、启示与展望57-61
- 5.1 结论57-59
- 5.2 启示59-60
- 5.3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6
- 后记66-67
- 致谢67-6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梅萍,黄志忠;股票收益的“反转”现象与解释[J];经济师;2002年07期
2 汤光华,柯锦途,练丹;系统风险、规模与股票收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金雪军;徐少君;皮永华;;西方心态错位因素与股票收益关系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12期
4 陈维维;华仁海;韩鑫;;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郑家祥,朱师君;股票收益的自校正研究[J];地质科技管理;1994年03期
6 海东;股票收益的来源[J];致富之友;1994年02期
7 汤光华;两组股票收益指标比较分析[J];浙江统计;1999年05期
8 周云;杨永东;;中国股市股票收益的稳态性特征[J];统计与决策;2006年24期
9 雷光勇;王文;金鑫;;公司治理质量、投资者信心与股票收益[J];会计研究;2012年02期
10 ;什么是股票收益和投资回报?[J];中国农业会计;199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幽兰;刘春林;林中跃;;地震灾害后管理层回应方式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维维;华仁海;韩鑫;;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3 马连福;陈德球;;自主性治理 投资行为与股票收益[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傅冬绵;黄赜琳;;证券市场股票收益的GARCH模型[A];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Jae H.Kim;Abul Shamsuddin;Kian-Ping Lim;;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和适应性市场假说:以美国百年经济数据为依据(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6 张峥;刘力;;换手率与股票收益:流动性溢价还是投机性泡沫?[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3期(总第21期)[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伟;券商试水股票收益互换 加速推进新融资模式[N];上海证券报;2013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伍泽琳;券商股票收益互换框架成型 业务细则待明确[N];证券时报;2013年
3 迈科金属集团战略发展部投资分析员 张红文;该以什么心态对待股票收益?[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香才;风华高科出售股票收益5110万元[N];中国证券报;2011年
5 张迎新;股票收益早知道[N];电脑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宁夏;借道“股票收益互换” 跨境投资产品试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7 赵学毅;二季度基金投资股票收益达1340亿元[N];证券日报;2007年
8 国盛证券 王剑;四角度初审上市公司半年报[N];证券时报;2008年
9 许巍 姚宏杰;关注股票收益权信托融资业务的法律风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10 记者 钟申;飞乐股份迷茫单飞[N];中国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赵帅特;基于计算实验金融的典型股票收益异象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志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2 胡建伟;资产增长、并购与股票收益[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谢亨阳;会计投资价值指数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4 田媛;特质风险和股票收益相关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姜晓堂;利率与股票收益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6 王也;市场关注、投资者行为与股票收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吴铭艺;基于面板数据的股票收益波动与价值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8 王雪华;行业因素对股票收益特征的影响及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孙照;基金家族共同持股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年
10 张津昊;证券公司股票收益互换业务的模式探讨与政策建议[D];西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92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99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