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企业的调研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9 20:43

  本文关键词: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企业的调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影响因素 碳排放指数值 浙江企业调研


【摘要】:为了研究企业应采取的碳减排策略,文章先以碳排放、碳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为准则层构建碳排放评价体系,用以测算企业碳排放指数值,再利用浙江企业调研数据深入挖掘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减排投资规模、碳减排投资类别、碳排放管理机构均与碳排放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增加碳减排投资与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是企业迅速降低碳排放量的较优方案。而对于政府来说,增大碳排放管制强度的确能够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结论为政府测量企业碳减排情况与制定碳减排策略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碳排放影响因素 碳排放指数值 浙江企业调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利益保护导向的中国环境审计体系创新研究”(11&ZD0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碳金融发展视阈的产业转移研究”(15BJL05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企业碳排放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13YJC790139)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环保投资效率内部审计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LQ14G020003)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14N103)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应用经济学)项目 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人才基金项目(QY13-12)
【分类号】:X322;F27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测算,中国在2020年碳排放量将接近100亿吨,占世界总排放量的33%。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势必要对全球碳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事实上,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就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应比2005年下降40%-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敬水;陈稚蕊;李志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炜;冯雪;高晶晶;;基于STIRPAT模型的低碳经济策略分析——以辽宁省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2 高晶;罗明灿;;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3年13期

3 韩超;王海;;地区竞争、资本禀赋与环境规制——门槛识别与非线性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2期

4 盛丽颖;;辽宁省碳减排影响因素分解及财税策略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04期

5 陈冲;;福建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6 李臻;;分工、经济增长与能源可替代性: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5年07期

7 魏冉;;基于面板数据的河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牛鸿蕾;江可申;;工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性——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9 牛鸿蕾;江可申;;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及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3年08期

10 高吉喜;栗忠飞;;生态文明建设要点探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新平;“两型社会”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钰;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贾立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牛鸿蕾;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邵红梅;人口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2 胡初枝;黄贤金;钟太洋;谭丹;;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3 宋德勇;卢忠宝;;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7 刘红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分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旭;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碳排放机制与低碳发展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徐安;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2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002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5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