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基于审计证据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9:43

  本文关键词:基于审计证据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务报告舞弊 舞弊风险识别 审计证据理论 贝叶斯判别模型


【摘要】: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动了证券市场的繁荣,但同样滋生出了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原本作为投资者掌握企业发展状态而存在的财务报告却变成了误导其做出错误决策的向标,这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资源分配的最优效率,损害了投资者们的根本利益。为了抑制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出现,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是准确地识别企业的舞弊行为。但在以往的舞弊识别研究中,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缺乏相契合的舞弊识别指导理论;其二是基于先验信息得到的识别结果缺乏完备性。因此,本文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对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试图将审计证据理论构建为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基本逻辑框架并利用贝叶斯方法建立财务报告舞弊风险的后验识别模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舞弊识别效率,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本文以2005-2014十年间被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审计证据理论的指导下探究舞弊识别模型。样本整体呈现出舞弊企业数量逐年上升;舞弊频率普遍较高;舞弊行业十分集中等特点,为实证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回顾了以往证据理论的文献后,本文沿用Toba(1975)的证实性证据和支持性证据概念识别舞弊的变量,将其划分为四类:逻辑矛盾的证实性证据,压力因素的支持性证据,机会因素的支持性证据以及借口因素的支持性证据。在对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之后发现由于连续舞弊现象的出现导致常用指数型财务识别变量失效,并且大部分用于识别某些惯用舞弊手法的变量也同样失效了。因此在剔除无效变量之后,本文利用SPSS软件的判别分析功能构建了标准判别函数并通过贝叶斯判别模型对整体样本进行验证,最终得到74.9%的准确率。通过对模型的深入剖析,分别论证了四类证据集合的识别效率。肯定了每个证据集合在判定模型中的作用,同时也对证据集合中显著性较小的变量作出了合理解释。本文首先在绪论中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及框架。其次,在文献综述阶段回顾了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研究现状和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现状,并且在梳理文献的同时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问题。随后,本文界定了舞弊、财务舞弊和财务报告舞弊三者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结合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理论和审计证据理论提出了研究假设。最后,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判别分析验证了研究假设,得出了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梳理了证据理论的逻辑框架且首次尝试将审计证据理论应用于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中,并结合舞弊理论提出了四类证据变量。其次,本文在对财务报告舞弊进行识别时引入了贝叶斯判别模型,很好地检验了证据变量在财务报告舞弊识别中的判别效力,为今后的舞弊研究提供了改进方向。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舞弊风险识别 审计证据理论 贝叶斯判别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框架15-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2
  • 2.1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研究现状17-18
  • 2.2 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现状18-20
  • 2.3 评述20-22
  • 第3章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22-29
  • 3.1 财务报告舞弊的含义22-23
  • 3.2 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理论23-24
  • 3.3 审计证据理论24-28
  • 3.4 假设提出28-29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29-39
  • 4.1 数据选取29
  • 4.2 数据分析29-32
  • 4.3 变量定义32-36
  • 4.4 模型设定36-39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39-53
  • 5.1 描述性分析39-42
  • 5.2 相关性分析42-44
  • 5.3 判别分析44-53
  • 结论53-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擎;激励优化与会计控制强化的互动机理——《财务报告舞弊的二元治理》评介[J];财会通讯;2005年07期

2 洪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方法[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1期

3 曾月明;宋新平;葛文雷;;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识别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7年22期

4 庞阳;;新形势下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5 王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4期

6 郑惠尹;;基于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9期

7 程志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06期

8 杨大楷;;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报告舞弊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5期

9 许秀梅;杨焕玲;;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治理[J];财会通讯;2009年32期

10 梁杰;任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顺娣;;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A];2011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2年

2 李永臣;田晓蕾;;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信息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梁杰;刘汉宇;;基于遗传BPN舞弊甄别的系统设计[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刘英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解决之道[N];光明日报;2012年

2 广东省信用研究会;“造假地雷”扰乱金融市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刘爱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方法[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南京审计学院 刘爱民;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办法[N];江苏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利;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秀枝;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特征及识别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娄权;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及治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文显娟;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李志伟;企业财务报告舞弊动因及其防范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年

4 陈曦;董事长特征、产权性质与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武向平;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报告舞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李易香;基于多群体演化博弈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7 车君梦;基于审计证据理论的财务报告舞弊风险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胡辰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9 栗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10 赵小刚;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0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050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