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团队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20:24

  本文选题:团队断裂带 切入点:隐性知识转移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3期


【摘要】:团队断裂带是对团队成员多样化特征的动态聚合,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机制来降低团队断裂带的负面影响,发挥其积极效应,进而提高团队创新绩效。通过将团队过程控制引入团队断裂带的研究,探索隐性知识转移和过程控制在团队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理。对88个高校科研团队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过程控制倒U型调节信息认知断裂带与团队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隐性知识转移在社会分类断裂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在信息认知断裂带和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Abstract]:The team fracture zone is a dynamic aggregation of the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of team member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chanism is needed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team fault zone and bring its positive effect into play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By introducing the team process control into the team fault zo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and process control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fault zone and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empirical test of 88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shows that the social classification fault zon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control inverted U-shaped regulatory information cognitive fault zone and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has a complete intermediary effect in the impact of social classification fault zone on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hile there is a partial intermediary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cognitive fault zone and tea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1021,71403221)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来坛;刘蓉晖;张风华;;团队创新氛围量表的研究现状[J];管理评论;2009年08期

2 杜旌;徐珏;;团队创新氛围:以团队水平促进个人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2期

3 孙彬;;团队及团队创新研究进展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1期

4 方来坛;时勘;刘蓉晖;;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12年06期

5 施新颖;;团队创新能力探析[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士军;;浅析团队创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谢陆宁;张朋柱;;团队创新中主意识别及评价支持系统设计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10期

8 李媛;高鹏;汤超颖;裴瑞敏;;团队创新氛围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S1期

9 雁鸣;;增长创新能力[J];中国数字电视;2009年06期

10 王黎萤;;研发团队创新气氛的维度开发与结构验证[J];科学学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媛;高鹏;汤超颖;裴瑞敏;;团队创新氛围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文勤;石金涛;;团队中的目标取向对个人与团队创新的影响——基于多层次分析的研究框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田新民;祝金龙;解志韬;;目标导向、团队创新支持气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鹏;李媛;汤超颖;;TCI在我国的有效性验证:研发团队创新氛围的测度[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企业员工互动平台 马俊 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红卫煤矿 罗勇 昆明铁路局昆明北车辆段 黄再云;当好团队创新领头羊,让职工感受创新美[N];工人日报;2013年

2 任淑娟 王宏刚;团队创新 攻关致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杨洋;团队创新是关键[N];中国汽车报;2005年

4 赵华;团队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活力之源[N];工人日报;2008年

5 梁乃勤 董丽华;团队创新 激发活力[N];中国冶金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苏铁鹰;多彩个性融入团队创新[N];中国纺织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王楚芸 胡小娟;团队创新要有惯性[N];中国邮政报;2013年

8 仲理峰 应用心理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团队创新的心理资本[N];经济日报;2013年

9 朱祖福;团队创新 企业活力的源泉[N];上海科技报;2007年

10 殷小龙 本报特约通讯员  邹兵 李玉明;“科研雪球”缘何越滚越大[N];解放军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志;跨组织团队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谢陆宁;基于综合集成的团队创新支持理论与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夏青;团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与创新团队竞争优势提升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顾慧君;知识工作团队创新的迷失:知识创造过程视角下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钱源源;员工忠诚、角色外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黄芳;团队创新的知识管理[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懿;研发团队行为整合与团队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2 任秀丽;领导成员交换、团队成员交换与团队创新气氛的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曹雅青;团队凝聚力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晏芹;团队冲突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5 唐培培;团队创新氛围与工作价值取向对创新行为的交互效应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6 朱绍臣;团队公民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7 郝凤鑫;任务互依性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龙家立;包容型领导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9 高玲;双重协调机制下知识共享和团队创新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10 刘雪杰;辱虐管理对团队创新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6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06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