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强互惠理论的企业合作创新行为演化研究
本文选题:合作创新 切入点:强互惠 出处:《运筹与管理》2017年11期
【摘要】:基于强互惠理论构建了企业合作创新行为演化模型,将企业分成投机、纯合作与强互惠三种类型,对基本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了分析,利用复制动态方程求出基本模型的两个演化稳定均衡解,并通过仿真方法对放松约束后的演化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了新的系统均衡状态并给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强互惠行为可以通过演化生成,并抑制企业合作创新中的投机行为,与其他两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并形成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的演化稳定均衡。研究结果为企业合作创新组织的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推动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的深入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trong reciprocity, the evolution model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peculation, pure cooperation and strong reciprocity, and the basic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is analyzed.Two evolutional stable equilibrium solutions of the basic model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replicative dynamic equation.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model after relaxation of constraints is carried out by simulation method, and a new equilibrium state of the system is found and explain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ong reciprocity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evolution, and restrain speculative behavior in coope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 together with other two types of enterprises, and form the evolution stable equilibrium of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system.The results provide decision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s,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theory.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70890080,70890083)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的动机与模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1期
2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的基本理念辨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7期
3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的动力学理论[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4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模式选择分析[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组织的设计[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戴开富;幸理;;企业合作创新运行机制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4期
7 陈宝明;李峰;;我国企业合作创新的若干组织模式[J];创新科技;2007年04期
8 幸理;;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年10期
9 刘文菁,王明舜;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的对象选择与运行机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陈艳莹,程瑞雯;企业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和产业;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任荣;;环境因素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任荣;徐向艺;;基于联盟生命周期演进的企业合作创新关键因素管理[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朱建新;倪慧;;企业合作创新的伙伴选择问题:决策程序与关键[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朱雪春;陈万明;缪根红;;基于主成分投影法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研究[A];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荣;企业合作创新风险的识别、传导与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方厚政;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选择和组织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金星;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于冬;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怀乐;网络视角下企业合作创新动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尹晓娜;基于灰色模型的企业合作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董静;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4 何迎朝;基于绩效的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怡;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秦俊;基于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合作创新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7 韩兰华;不同联盟结构下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8 葛萍萍;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的风险及信任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琳;制度邻近性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绩效影响的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朱铭;基于相对闲置资源的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16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1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