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与政策纷争——基于新结构发展论视角的述评
本文选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 市场失灵 ; 参考:《产经评论》2017年04期
【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与路径,然而有关理论与政策尚存在较多的分歧与争议。以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争论为分析起点,根据学术渊源关系,把相关理论研究划分为跨越发展论、协同发展论、新自由主义发展论、新结构发展论和借鉴发展论五大类进行述评。由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而新自由主义发展论往往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而建立在传统结构主义基础上的跨越发展论,则由于其所建议的产业政策过多渗入政府意志,在实践中引发了诸多"政府失灵"问题而被广为诟病;借鉴发展论因无视禀赋差异而使某些建议成为无的之矢;协同发展论则过于强调总体经济的协同性与可持续性,而忽视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问题。新结构发展论及其所倡导的新式产业政策是对传统结构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的综合和扬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实用性,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方向。
[Abstract]: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related to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and controversies in related theories and policies.Based on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China, and according to the academic relationship,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theory, synergetic development theory and neoliberal development theory.The new 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development theory five major categories to carry on the commentary.Because m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problems with imperfect market mechanisms to varying degrees, neoliberal development theory is often difficult to play its intended role, and leapfrogging development theory based on traditional structuralism,It is widely criticized for the excessive infiltr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ies into the will of the government, which has led to many problems of "government failure" in practice,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become the target of nothing because of ignoring the differences in endowment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The theory of synergetic development emphasizes the synerg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overall economy, while neglecting the problems of the speed and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The theory of new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new industrial policy advocated by it are the synthesis and abandonment of traditional structuralism and neoliberalism, which have strong inclus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and indicat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olicy.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调转促’背景下安徽省技术创新模式生态化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607a0202030,项目主持人:陶爱萍)
【分类号】:F276.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立;伍亮;;技术势力、市场势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22期
2 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0期
3 杨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4年12期
4 菅青;吴骏;;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5期
5 任保全;王亮亮;;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6 乔军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金融环境比较研究——美国、芬兰的公私协作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7期
7 张曙光;;市场主导与政府诱导——评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J];经济学(季刊);2013年03期
8 黄少安;;《新结构经济学》侧评[J];经济学(季刊);2013年03期
9 刘毅;;台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成功经验及其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6期
10 黄永春;郑江淮;谭洪波;杨以文;;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与赶超路径——以平板显示技术的赶超实践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建锋;张月娥;;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兴起的原因及启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刘伟江;吕镯;;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3 李骏;刘洪伟;万君宝;;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竞争性与公平性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4 李士梅;尹希文;;创新模式、城镇化与工业企业产能过剩治理研究[J];求是学刊;2017年04期
5 卢建锋;朱卫东;陶爱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与政策纷争——基于新结构发展论视角的述评[J];产经评论;2017年04期
6 孔令池;高波;黄妍妮;;中国省区市场开放、地方政府投资与制造业结构差异[J];财经研究;2017年07期
7 郭本海;李军强;张笑腾;;多主体参与下中国光伏产业低端技术锁定突破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8 陈沛霖;邢可佳;谢伦裕;;政府补贴对光伏产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基于2011~2015年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2017年06期
9 刘戒骄;王振;;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的原理与措施分析[J];经济管理;2017年06期
10 徐齐利;聂新伟;;资源软约束、环境硬约束与产能过剩[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示波;仲伟俊;黄超;;后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挑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0期
2 吴春雅;吴照云;;政府补贴、过度投资与新能源产能过剩——以光伏和风能上市企业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3 黄健柏;徐震;徐珊;;土地价格扭曲、企业属性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价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4 刘洪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培育模式及路径[J];企业经济;2015年01期
5 邱曦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实现路径及对策分析——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案例[J];中国物价;2015年01期
6 王树华;陈柳;;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江南论坛;2015年01期
7 傅沂;;基于演化博弈的光伏产业财政补贴政策转型研究[J];兰州学刊;2014年12期
8 肖兴志;王伊攀;;政府补贴与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决策——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9期
9 王其中;;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4年09期
10 楚建群;许超诣;刘云中;;论城市工业用地“低价”出让的动机和收益[J];经济纵横;201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展鲜花茶前景看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3年02期
2 高天;铝轮廈正成为中国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J];铝加工;2004年05期
3 周良洛;;以新兴产业来激发地区创造活力[J];前线;2006年12期
4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8期
5 ;特色:新兴产业发展之魂[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09期
6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0年02期
7 ;领导、专家“把脉”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5期
8 潘利;;广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选准突破口[J];广东经济;2010年06期
9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新湘评论;2010年11期
10 ;连云港市新兴产业快速发展[J];江苏建材;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浙;;加快天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韩影;贝绍军;赵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3 赵瑾璐;李梓伊;;北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济学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于刃刚;;河北打造环京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意义、条件与对策[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郑春东;张露露;;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识别与评价[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延年;;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小波;;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思考[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仁;范益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10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娟;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N];大庆日报;2009年
2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N];科技日报;2009年
3 童海华;期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花新年绽放[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宋时飞;新兴产业撬动新增长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 王晓明;刘峰:新兴产业是否过剩,资本会自行选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6 郑英;市政协举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政情交流会[N];江阴日报;2010年
7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从新兴产业的规律出发制定有效政策[N];科技日报;2010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蔡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有国际视野[N];南方日报;2010年
9 中山大学教授 王s,
本文编号:173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73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