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企业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7 02:12

  本文选题:绿色质量 + 质量功能展开 ; 参考:《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当代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较多的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研究较少,其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将绿色质量功能展开到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让绿色功能和原有的质量管理功能相融合,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是目前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质量管理的最新理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绿色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探讨绿色质量管理对企业内外部效益的影响。本文基于质量管理的视角,研究了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机制、构建方法和实践评价。其具体工作如下:(1)对绿色质量管理的内涵、功能、结构和构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梳理了绿色质量管理流程和步骤,对比分析了绿色质量管理体系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ISO环境管理体系的差异。(2)通过“绿色质量功能屋”的方法,完成绿色质量功能在生产管理全周期的展开。并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QFD法、群体决策法、过程分析法和AHP法,建立了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搭建了纵向贯穿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横向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周期的体系框架,通过横纵向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绿色质量管理的目标。同时探讨了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指标的定义、特征和权重分配,进而推导出企业建立绿色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程序。(3)以H企业为例,对构建完毕的绿色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验证该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了企业在绿色质量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目标和环节,并对H企业下一步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绿色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从拓展质量管理的内涵,扩大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和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出发,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进行了补充性研究。同时从实践的角度,为企业提高和改进自身的绿色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性的意见。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TQM theory consider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but the research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s less, and its theory has some limitations. Therefore, how to expand the green quality function into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to combine the green function with the original qua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latest ideas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quality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ts specific work is as follows: (1) the connotation, function,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and the flow and steps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are combe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Green quality function House", the green quality func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production management cyc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he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QFD method, group decision method, process analysis method and AHP method. This system has set up the system fram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 longitudinally and transversely through the whole cycle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realizes the goal of the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through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eight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ndexes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n deduces some methods and procedures of general significance for establishing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enterprises. The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evaluated to verify its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bjectives and links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in H enterprise next step.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ree aspects: expanding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expanding the research scope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kes a supplementary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ractice,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and improve their own green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卫;小型科技类企业如何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11期

2 程凯;企业合作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分析[J];中州学刊;2001年02期

3 汪超英;叶月玲;;联合与合作: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宁波经济;2001年08期

4 佚名;企业合作新形式——虚拟一体化[J];中国水运;2002年11期

5 王虎城;高新技术企业的机制创新[J];管理世界;2002年05期

6 曹建新;竞争与合作:企业“双赢”的选择[J];价格月刊;2002年09期

7 巴蜀;意大利中小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01期

8 朱传杰;;战略联盟在我国企业中的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5期

9 刘燕;;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及合作价值[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中豪;;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洪志;;试论如何构建服务型海关实现海关与企业合作双赢[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2 ;浙江企业R&D投入分析及对策研究[A];浙江省企业R&D投入分析及相关政策措施研究[C];2005年

3 张春勋;;企业合作: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实现形式[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第一章 我国小企业发展主要政策研究[A];小企业 大经济——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研究[C];2013年

5 刘伟;;金融危机下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6 郭铁民;李少育;;多向度创新推动民营企业新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7 周放生;吴贵生;徐龙;杨伟;陈党民;姚志毅;;创新能力与创新体系建设[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劲;王鹏飞;吴晓波;孙金花;;中国企业自主创新TOP 100分报告[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09)[C];2009年

9 陈燕华;;我国民族保险企业的合作与竞争[A];“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树成;;中外企业合作感悟[A];'2001中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智琛 戎明昌;500强企业,如何让你动心?[N];南方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斌斌;郭为:应建立国家主导、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创新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6年

3 黄德福;乐清仪表企业如何再上台阶[N];中国工业报;2004年

4 王淑玉 胡锦梅;青岛企业借信用调查找差距议措施[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记者 沈莉;南非企业期待与中国企业合作[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阎建芳;分发营业股 让企业在分享中成长[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7 广东省文联巡视员、高级经济师 廖曙辉;让优秀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脱颖而出[N];南方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林晓曼;“印尼柚木”中国觅买家 中印企业合作商机乍现[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邵志媛;中国企业将深耕英国基建[N];中华建筑报;2014年

10 杨克满;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N];鞍山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效林;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刘万杰;企业社会责任约束机制建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伟;企业R&D合作动机及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李路军;我国企业对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5 侯晓川;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6 肖松;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童旭红;从企业的进退机制看集群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8 顾东利;四川省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调查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孙风元;民营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刘富池;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合作监督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54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854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