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状况分析——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资料开发系列分析报告之六
本文选题:高技术企业 + 企业创新 ; 参考:《调研世界》2017年04期
【摘要】:基于2014年我国企业创新调查资料,本文对高技术企业的创新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程度较高,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工业企业,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也得到绝大多数企业家的认可。对于创新的影响因素,企业家普遍认为,"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对企业创新成功非常重要,政府相关政策也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而"缺乏人才或人才流失""创新费用方面成本过高""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是阻碍高技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n 20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activ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o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recognized by most entrepreneurs. As for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 generally believe that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employee identity"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policies have also played a more active role. "lack of talents or brain drain", "too high cost of innovation" and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echnology"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hinder high-tech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分类号】:F273.1;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学刚;高技术企业的界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叶明,鲁咏梅;试论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伦理[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04期
3 邢以群,周建华;论高技术企业的管理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05期
4 ;高技术企业要依靠新思想和杰出人才[J];山东对外经贸;2000年10期
5 叶明,鲁咏梅;试论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伦理[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0年04期
6 邢以群;高技术企业持续发展机制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1期
7 温承革;浅析高技术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05期
8 漆怡如;高技术企业拼抢人才[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3期
9 孙玉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动力及支持结构[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12期
10 柯迅;法国支持高技术企业的政策与举措[J];安徽科技;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潘奇才;汪国杰;陈岳麓;廖建勋;俞建华;彭敬东;;一个大型民营高技术企业的员工队伍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陈士俊;柳洲;;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从自组织理论看高技术企业形成的条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叶伟巍;郑锦宜;;激发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的政府采购制度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4 陈敬燮;;高技术企业是两个生产中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王涛;任荣;;高技术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路径研究——以IT制造企业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李国辉;;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生存风险评价模型[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7 王爱国;;基于BSC和AHP-Fuzzy方法的高技术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戴国斌;;浅谈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A];中国技术市场二十年辉煌历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泽远;高技术企业要依靠杰出人才[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章荣中;浅论高技术企业的组织创新原则[N];安徽经济报;2005年
3 驻汉堡经商室;德国政府资助新建高技术企业的做法[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4 商文;高技术企业将畅行资本市场[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燕志华 本报通讯员 裴郁春 朱周;部分高技术企业“三无”[N];新华日报;2000年
6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冀生;高技术企业要适应“知识管理”[N];新华日报;2002年
7 首席记者 李蓓;新高技术企业区域特色和优势日益凸显[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璐瑶;高技术企业脱颖而出[N];贵州日报;2008年
9 杨骏 栾海 郭爽 王星桥 蓝建中;出击海外中国高技术企业崭露头角[N];国际商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吴秋余;高技术企业成税收增长生力军[N];人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胜;高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海超;黑龙江省高技术企业成长状况评价及战略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 张大伟;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评价及协调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华;高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曹兴;高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业发展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马永强;高技术企业融资:合约的选择与再安排[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陈娟;高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构造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罗国轩;论高技术企业“导动式”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实施[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王爱国;高技术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王慧;高技术企业成长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秒;高技术企业成长内部要素及其集合的动态转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赵圆圆;高技术企业组织记忆与知识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慧;嵌入性情境下高技术企业位势跃迁能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4 朱梦璐;网络嵌入性视角下高技术企业位势跃迁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万春阳;高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技术创新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徐志诚;高技术企业间协同技术创新的关系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何芳;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技术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8 凌鹏程;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高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王利强;信息不完全下高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决策方法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10 孙芳丽;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化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4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197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