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模块融合与企业生态位优化
本文选题:知识模块 + 价值网络 ; 参考:《财经论丛》2017年08期
【摘要】:在全球分工协作的价值网络中,掌握核心模块的高生态位企业获取高额的知识垄断租金,而中国的众多普通模块供应商被锁定在价值创造的低端环节。本文从知识模块切入,分析价值网络中的知识困境,提出知识模块融合这一突破低端锁定的新思路。为了理顺复杂网络中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基于输入输出视角划分出四类模块,并根据模块之间的势能传递勾勒出企业生态位优化的路径方向。最后以生态位的"态"和"势"为界面,分类总结出四种主要策略:主受益模块高端渗透、主溢出模块重点突破、双向溢出模块架构与技术耦合演进、经纪模块架构创新,并以四个案例分别加以印证。
[Abstract]:In the value network of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llaboration, high niche enterprises with core modules obtain high knowledge monopoly rents, while many common module suppliers in China are locked in the low end of value cre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nowledge dilemma in the value network from the knowledge module, and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knowledge module fusion which breaks through the low-end lock. In order to straighten out the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ship in complex networks, four classes of modules are divide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the path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niche optimization is outlined according to the potential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modules. Finally, with the "state" and "potential" of niche as the interface, four main strategies are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 high-end penetration of the main beneficial module,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main overflow module, the evolution of the bidirectional overflow module architecture and the technological coupling evolu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the brokerage module architecture. And with four cases to be verified separatel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GL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2061)
【分类号】:F27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谷腾;龙勇;;知识模块化对联盟治理机制的影响——基于知识密集联盟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11期
2 曹虹剑;张建英;刘丹;;模块化分工、协同与技术创新——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07期
3 曾德明;韩智奇;邹思明;;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3期
4 李平;臧树伟;;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后发企业竞争优势构建路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5年02期
5 李敬;陈澍;万广华;付陈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经济研究;2014年11期
6 孙凤娥;;模块化网络组织租金分配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11期
7 曹霞;刘国巍;付向梅;李博;;基于网络视角的知识整合过程机理及仿真[J];科学学研究;2012年06期
8 李浩;;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网络知识管理框架及进展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3期
9 宗文;;全球价值网络与中国企业成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2期
10 朱瑞博;刘志阳;刘芸;;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非凡;谢桂生;阮平南;;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网络组织研究可视化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祁顺生;吉涛;;知识模块融合与企业生态位优化[J];财经论丛;2017年08期
3 钟昌宝;干心一;;中国省际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王冬;;互联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4期
5 李秉成;肖翰;阮佩婷;;企业风险承担研究的文献回顾与展望[J];统计与决策;2017年13期
6 王冬;;互联网对区域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3期
7 张鼐;李英剑;周年喜;;社会资本对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年03期
8 詹浩勇;袁中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变迁研究——基于集群式价值链网络演进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6期
9 孙亚男;肖彩霞;刘华军;;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股市的国际地位——基于非线性视角的股市联动网络分析[J];南方经济;2017年06期
10 曹洪;段欢;;交通运输网络对四川省区域经济溢出效应的影响[J];物流技术;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正楚;潘红玉;张蜜;;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2期
2 谢卫红;屈喜凤;李忠顺;王田绘;;产品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组织结构的中介效应[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6期
3 毛荐其;徐艳红;;基于技术生态的新技术涌现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01期
4 贺正楚;吴艳;蒋佳林;陈一鸣;;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与融合关系的推演、评价及测度[J];中国软科学;2013年05期
5 潘冬青;尹忠明;;对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内涵的再认识[J];管理世界;2013年05期
6 孙冰;袭希;余浩;;网络关系视角下技术生态位态势研究——基于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4期
7 程文;张建华;;中国模块化技术发展与企业产品创新——对Hausmann-Klinger模型的扩展及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8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9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10 刘宝铭;孙建广;檀润华;;破坏性创新理论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安,达庆利;企业生态位及其能动性选择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刘志峰;李玉杰;;企业生态位:生命周期理论视角[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3 祖述勋;王晓萍;刘志峰;;基于企业生态位视角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6期
4 祖述勋;;企业生态位的生态特征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19期
5 曹亚晖;刘志峰;;企业生态位优化的基本内涵、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路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年06期
6 李玉杰;刘志峰;;企业生态位本质、特征与结构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9期
7 张安波;刘志峰;;企业生态位的概念内涵、特征表现和评价体系[J];特区经济;2010年03期
8 李晓明;王新新;;企业生态位与生物生态位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1期
9 刘志峰;;企业生态位优化的特征、模式与策略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10 李敏;;找准企业生态位[J];企业研究;2011年2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振华 张宁辉;构建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N];首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钱辉;生态位、因子互动与企业演化[D];浙江大学;2005年
2 许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企业生态机理及生态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闫安;企业生命体的行为与理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霞;基于生态位的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王亚;基于AHP的贵州科技型小微企业生态位评价及战略选择[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琳;社会创业生态系统中社会企业生态位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刘璐;企业集群中企业生态位与企业成长[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明宇;企业生态位原理与企业竞争策略[D];河海大学;2007年
6 刘海波;基于企业生态位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7 田志虹;网络社会企业生态位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薛海涛;基于企业生态位的企业竞争战略选择[D];天津大学;2012年
9 郭培韬;基于企业生态位的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型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刘超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生态位评价与战略应用[D];浙江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7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10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