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多渠道整合对跨渠道顾客保留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6 00:34
【摘要】:基于渠道沟通的互惠行为理论,本研究探索多渠道整合对跨渠道顾客保留的影响机制,考察渠道沟通质量和消费者享乐型购物导向可能存在的作用。通过对272份多渠道顾客的数据,本文研究表明:(1)多渠道整合对渠道沟通质量和跨渠道顾客保留的直接影响都显著成立;(2)渠道沟通质量在信息整合与跨渠道顾客保留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在业务整合和过程整合与跨渠道顾客保留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3)享乐型购物导向在多渠道信息整合和过程整合与渠道沟通质量之间以及多渠道过程整合与跨渠道顾客保留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图文】:

研究模型,渠道,顾客,顾客保留


键手段。因此,营销沟通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环节,大量研究表明,沟通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工作结果,而且会通过沟通满意产生间接影响[11]。在本文中,渠道沟通质量是指顾客感到企业通过多渠道所传递的信息是及时的、准确的、充分的和全面的。其次,互惠行为理论(Reciprocalac-tiontheory)认为有责任心的人们会倾向于投桃报李,在某种程度,其所为是其所感决定的。当企业投入多渠道与顾客进行更好的服务质量进行市场沟通改善顾客关系时,会激发顾客对企业的心理联结和购买动机[12]。基于此,本文提出的研究模型如图1。图1本文的研究模型1、多渠道整合与跨渠道顾客保留的关系顾客保留是指交易双方对关系的维护或继续,在关系存续期间,顾客具有持续购买意向以及产生拓宽购买范围等行为[13]。在多渠道零售的环境下,如果顾客在同一家企业的不同渠道进行转换,最终在其中的一种渠道完成交易,这对于零售商来说就是实现了跨渠道顾客保留。跨渠道顾客保留行为和跨渠道顾客搭便车行为是两种相互关联的行为,前者强调顾客购买的搜索和购买都发生在同一家零售商,而后者则表明搜索和购买行为发生在不同的零售商。VanBaal和Dach研究表明,相比于多渠道顾客搭便车行为,顾客跨渠道保留的比例接近70%,而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多渠道顾客更为忠诚[14]。多渠道整合对跨渠道顾客保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企业渠道组合的协同效应来说,对于多渠道零售商,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之间存在品牌形象和渠道信息的互惠传染效应。多渠道购买者的品牌态度不仅受到特定渠道的品牌信念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企业其他渠道的影响[15]。研究表明,零售商在多渠道采用一致的营销方式(一致性的品牌形象、统一定价、统一的货品分类),,会激发顾客的交叉

过程整合,渠道,信息整合,质量


182管理评论第29卷为了更清晰的反映享乐型购物导向在多渠道信息整合和过程整合与渠道沟通质量以及在多渠道过程整合和跨渠道顾客保留之间的调节效应,绘制其调节效应,如图2、图3。图2享乐型购物导向在多渠道信息整合、过程整合和渠道沟通质量之间的调节效应图图3享乐型购物导向在多渠道过程整合和跨渠道顾客保留之间的调节效应图结论与讨论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分离式渠道管理向组合式渠道管理演进,多渠道整合已成为企业充分满足顾客的跨渠道购物需求,争夺更大的细分市场的关键战略行为[6]。基于渠道沟通的互惠行为理论,本研究探索多渠道整合对跨渠道顾客保留的影响机制,得到了以下几点研究结论:首先,多渠道整合对渠道沟通质量和跨渠道顾客保留的直接影响都显著成立。VanBaal[16]认为企业多渠道整合对跨渠道顾客保留的影响,可以从顾客认知的关联性方面进行解释,他们认为顾客在同一家公司的一个渠道的信息会溢出到另一个渠道,而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和保留意愿。正如Liao等[37]研究表明,在多渠道环境下,顾客对特定企业的多渠道策略的感知不连续性,会导致顾客对企业的不信任。多渠道整合实践正是企业在品牌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共享共同的基础设施、共同的运营、共同的营销和共同的顾客群,整合实体渠道和虚拟渠道,实现运营低成本、增加服务价值的差异化、改善消费者信任、及实现地理和产品市场扩张等协同效应的战略举措。本文的研究结论和Schramm-Klein等[20]一致,即进行充分整合的渠道组合能够显著影响顾客的忠诚,也与Bendoly等[17]的研究结论一致,即企业网络渠道和实体渠道的整合以及感知渠道信息的可用性让顾客感受到更大程度上的“粘性”,而更加忠诚。而本研究结论表明,企业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CGL023)
【分类号】: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亚川;如何留住你的顾客[J];知识经济;2001年09期

2 周晓丰;向顾客传递最优价值[J];企业研究;2002年01期

3 蓝使谷;顾客从来是广告[J];江苏市场经济;2002年03期

4 文汝田;电子商务时代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关系营销的实践[J];财贸研究;2002年02期

5 王永贵,杨龙,杨永恒;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万正峰,刘丹萍;基于顾客忠诚价值的策略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7 严浩仁,贾生华;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的转换机理研究综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丁红军;顾客“心跳制造”[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01期

9 《顾客满意度调查研究》课题组;关于顾客满意度调查的若干思考[J];统计教育;2004年01期

10 洪新华;企业如何抓住顾客的心[J];企业活力;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月莉;;利用转换成本培育顾客忠诚[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忠鹏;周庭锐;赵晓煜;;忠诚驱动因素对顾客类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永贵;冯慧;;顾客关系管理能力的构成与测量——基于中国服务业的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陶鹏德;王永贵;;服务质量、关系收益与顾客资产的关系——基于顾客行为视角的实证考察[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彬;;顾客会计及顾客资产价值感知情况调查分析[A];2005年度中国总会计师论文选[C];2006年

6 杨彬;;顾客会计:顾客资产价值问卷调查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王永贵;张炜;;关系活动、关系质量和关系收益——基于顾客视角的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罗晓光;;顾客购后行为研究——概念、内容与方法[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田金梅;汪纯孝;齐文娥;;民航顾客资产驱动因素与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礼和;;基于服务公平性的顾客满意感与忠诚感关系——面向武汉酒店业的实证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礼和;关注负价值顾客[N];湖北日报;2006年

2 雨轩;以顾客为关注焦点[N];中国工业报;2003年

3 吴智勇;如何有效留住顾客[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罗碧;出色的顾客关系才是成功关键[N];湖南经济报;2000年

5 罗碧;企业成功的关键[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艾尔·强森;眼睛时时瞄着顾客[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7 赵正;让品牌与你的顾客发生“情感关系”[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徐曙光;顾客一定是上帝吗?[N];中国文化报;2005年

9 邓之雪;网络经济时代的顾客关系管理[N];中国冶金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郑灿朝;翠微:把顾客价值转化成经营业绩[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浩仁;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周欢;基于知识的顾客资产分析与价值提升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杨晓东;服务业顾客体验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曹忠鹏;顾客的多忠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徐伟青;基于感知转回价值的流失顾客赢回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陈涛;顾客关系管理过程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熊晓;顾客资产价值评估及最大化策略[D];天津大学;2008年

8 金亮;顾客资产驱动因素、顾客忠诚与顾客资产之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周亚庆;基于能力的顾客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罗晓光;基于顾客购后行为的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伟;一汽大众公司顾客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臧鸿;汽车制造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伟婕;基于顾客资产的我国银行服务营销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田雨霖;忠诚计划与顾客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张育智;网络时代的顾客关系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渝春;成都海浪公司顾客关系管理战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张楠;服务产业顾客满意度测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于艳飞;服务质量及其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9 彭春萍;我国农家休闲茶室顾客满意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周学仁;顾客忠诚的形成及其动态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6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536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