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及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9:07
【摘要】:在“双创”的背景下,我国创业氛围浓厚,创业者热情持续涨高。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区域极其重视创业创新活动,并且逐步提升创业活力和水平。创业生态系统是创业企业的栖息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共生是创业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共生主体不是简单的竞争或合作关系,受到多方面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为的嫁接、拼凑、聚集是不能够形成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研究能够帮助提升系统主体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创业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对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界定,特征的分析,以及参与主体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多主体互动行为、资源利用、共生等研究。缺乏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形成及演化的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文献分析、演化博弈、扎根理论、数学方法、计算机仿真、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首先通过研究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机理及共生形成影响因素对共生形成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从主体层面和网络层面来探索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从而得出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及演化的相关结论,为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本文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为下文的研究做出统一的框架。然后围绕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及演化,开始本文的研究。首先在交易成本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数学推导对主体共生决策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主体的共生决策过程,回答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如何作出共生决策,探索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机理。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研究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圳市创业生态环境下的6家创业企业的调研资料,基于扎根理论对调研的结果进行编码,得出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且探索了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生态学视角,从主体层面出发,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主体的共生演化模型,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主体演化的均衡点、稳定条件以及均衡点和共生模式之间的关系,并用仿真实验分别呈现出不同共生模式、初始种群规模、最大规模、自然增长率下的创业生态系统主体的共生演化路径。最后基于中关村的历史数据,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实践可行性。通过创业生态系统主体的共生演化路径,从主体层面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最后从网络层面出发,在本文的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形成影响因素和主体的共生演化模型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的仿真模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仿真结果的结构特征,从网络层面探索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阶段,(1)提升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初期主体选择共生的比例,增大主体通过共生获取的收益、主体退出共生的事后交易成本,减小主体构建共生的事前交易成本,均会促进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的形成。(2)共生的形成受到认知、资源、经济三个层面的下的信任、共同愿景、关系、专门性、互补性和利益分配六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关系能够促进信任、共同愿景的达成;在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过程中,(1)在主体层面,主体的共生演化路径受到多类主体间共生模式的影响,各类主体的共生演化稳定状态规模与其共生系数和最大规模有关,与初始种群规模和自然增长率无关,共生演化速度与主体的自然增长率和初始种群规模有关,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互惠共生模式下的主体间的依赖程度更有利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规模壮大。(2)在网络层面,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尚未呈现小世界现象;网络中存在一些中介节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结构介于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之间;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网络的连接规模的提升,加强了主体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同时,随着参与共生主体规模的增多、共生形成影响因素权重的集中,网络聚类系数、连接规模、度分度的度数范围随之增大,网络的中心性、度分布频度随之减小。本文的贡献在于帮助创业生态系统的参与主体理解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形成机理,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形成的影响因素来考察共生对象;帮助政府衡量创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发展的网络特征,掌握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共生演化路径,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未来趋势,制定符合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政策体系,从而提高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创企业规模和存活率,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水平。
【图文】:
制定符合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政策体系,从而提高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创企业规模和存活率,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水平。1.3 研究内容共生能够维护和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参与共生的主体能够实现主体的资源互补和知识共享[6][7]。各类主体在系统中发挥不同作用,占据不同的市场空间和位置[8],彼此依赖,并不以某类主体为核心,各类主体均不可或缺,共同演化,,从而共同驱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9]。而对于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的形成和演化仍需要学者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创业生态系统中,主体是如何作出共生决策的,共生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在共生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的共生演化路径是什么样的?参与共生的主体形成的共生网络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的形成及演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图 1.1 所示。
本文的研究的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9.2
本文编号:2688581
【图文】:
制定符合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政策体系,从而提高创业生态系统中的新创企业规模和存活率,提升创业生态系统的活力和水平。1.3 研究内容共生能够维护和促进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根本驱动力和核心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参与共生的主体能够实现主体的资源互补和知识共享[6][7]。各类主体在系统中发挥不同作用,占据不同的市场空间和位置[8],彼此依赖,并不以某类主体为核心,各类主体均不可或缺,共同演化,,从而共同驱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9]。而对于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的形成和演化仍需要学者们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创业生态系统中,主体是如何作出共生决策的,共生形成的机理是什么?在共生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的共生演化路径是什么样的?参与共生的主体形成的共生网络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的形成及演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图 1.1 所示。
本文的研究的技术路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9.2
本文编号:2688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68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