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对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6:19
【摘要】: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背景下,薪酬契约能够有效缓解所有者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高管利用其权力与影响所摄取的超额薪酬,不仅损害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社会的贫富差距(Bebchuk and Fried,2003)。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然而,自2003年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均处于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之上,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受到相关政策限制的背景下,《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报告No.15(2016)》显示2015年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的均值远高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为避免超额薪酬引起公关困境,会进行薪酬辩护(Faulkender and Yang,2010)。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提升经营业绩已成为企业对超额薪酬进行辩护的重要方式。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Khanna and Yafeh,2007),金字塔式股权结构(下称“金字塔结构”)是企业集团的主要组织形式(La Porta et al.,1999)。层级的数量最终决定着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基本形状,成为揭示金字塔结构对企业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影响研究的基本视角。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延长金字塔结构层级以获取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已成为其缓解体制性歧视所诱发的融资困难的重要方式(李增泉等,2008)。然而,层级的延长不仅会加剧底层企业高管的权力,而且会恶化企业集团的信息环境,从而影响底层企业高管薪酬。聚焦于金字塔结构、超额薪酬、薪酬辩护与薪酬委员会的研究进展,为深入认清民营企业集团高管薪酬的理论研究,本文主要关心并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第一,随着民营企业集团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底层企业高管是否会借助自身权力的增加以及企业集团信息环境的恶化,加剧摄取超额薪酬的行为?第二,为寻求摄取超额薪酬合理化的借口,底层企业是否会借助层级的延长实施“结果正当性”的薪酬辩护,以及其借助层级的延长实现薪酬辩护的路径是什么?第三,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提出上市公司应成立薪酬委员会,作为高管薪酬制定与执行的重要机构,以提升高管薪酬契约的激励效果;那么,底层企业的薪酬委员会的相关特征能否抑制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的上述影响?聚焦于探讨上述问题,本文的内容设计为:第一章是绪论,阐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意义与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聚焦于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诱因以及金字塔结构与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梳理与回顾已有相关研究,并进行综述;第三章是基础理论部分,阐释委托代理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管理层权力理论以及最优薪酬契约理论的基本内容;第四章是理论分析部分,依据上述理论基础,剖析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对企业集团委托代理问题与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进而探讨层级的延长对底层企业高管权力以及企业集团信息环境的影响,以及阐释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实证检验部分,这三章实证研究不仅检验了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对其超额薪酬以及薪酬辩护的影响,而且排除其他问题对金字塔结构上述影响的替代性解释,以及探寻其借助层级的延长进行薪酬辩护的路径,并进一步探索薪酬委员会的相关特征能否抑制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的上述影响;第八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部分,包括文章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贡献与政策建议,阐释本文的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获取了如下主要结论:结论一: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显著加剧了底层企业高管的超额薪酬。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中国,借助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通过获取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已成为民营企业集团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方式。然而,层级的延长也加重了企业集团的委托代理问题,不仅会加剧底层企业高管的权力,而且会恶化企业集团的信息环境。本文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集团中,底层企业高管显著存在借助层级的延长摄取超额薪酬的行为,并会显著损害高管薪酬契约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本质,印证了超额薪酬实质上是高管借助其权力与影响,摄取超过公平谈判所得的私有收益的结果。在此背景下,随着层级的延长,尽管最终控制人能够获取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但也会付出底层企业高管借助层级的延长摄取超额薪酬的代价。结论二: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显著加剧了底层企业实施“结果正当性”的薪酬辩护行为。“结果正当性”的薪酬辩护不仅为底层企业高管摄取超额薪酬提供借口,而且能够为其不断摄取超额薪酬提供了机会。随着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其会选择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粉饰经营业绩进行薪酬辩护,同时,也会借助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通过关联交易,降低经营困难,实施“结果正当性”的薪酬辩护。结论三:底层企业薪酬委员会独立性会显著抑制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上述影响,但其薪酬委员会与审计委员会的交叠却会显著加剧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上述影响。相对于内部董事而言,独立董事大都具备更强的专业知识与注重个人的声誉,其提升公司治理作用的动机也越强,从而使得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在民营企业金字塔结构层级的上述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然而,薪酬委员会与审计委员会的交叠则有助于高管俘获董事与借助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摄取超额薪酬以及实施“结果正当性”的薪酬辩护,进而在金字塔结构层级的上述影响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文可能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同于现有将企业视为独立的组织,探索超额薪酬以及薪酬辩护诱因的理论研究;本文则从民营企业集团的视角,拓展企业高管薪酬的理论研究。在金字塔结构集团普遍存在的背景下,民营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必然能够对底层企业高管薪酬契约施加重大的影响。层级的延长会促进内部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加剧企业集团的委托代理问题,从而会加大底层企业高管的权力以及对企业集团信息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然而,从企业集团的视角,探索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诱因的理论研究并未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则将弥补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基于民营企业集团的视角,探讨金字塔结构层级的延长对底层企业高管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的影响,以及探索其薪酬辩护的路径,并排除最终控制人与底层企业高管“合谋”以及企业集团“社会主义”等问题对研究结论的替代性解释;从而将拓展企业集团高管薪酬的理论研究。第二,围绕高管薪酬的视角,深化金字塔结构层级对企业经济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不同于以往利益攫取、内部资本市场以及政府放权的研究视角,已有研究开始关注金字塔结构层级对企业集团高管薪酬影响理论研究,并获取了最优薪酬契约理论的经验证据。本文则进一步基于超额薪酬与薪酬辩护的角度,深入探寻层级的延长对民营企业集团高管薪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索底层企业高管借助层级的延长,实现薪酬辩护的路径,从而将深化金字塔结构层级对企业经济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第三,将研究背景置于民营企业集团中,探讨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及其与审计委员会交叠的特征对底层企业高管薪酬的影响。《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指出薪酬委员会旨在制定与执行高管的薪酬契约,但对其独立性以及其与其他委员会的结构却缺乏十分具体的规定。因而,薪酬委员会独立性及其与审计委员会交叠的特征在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契约影响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则将研究背景拓展至民营企业集团中,探讨底层企业薪酬委员会的上述两个特征在金字塔结构层级对底层企业高管超额薪酬及薪酬辩护影响中的作用,进而将深化薪酬委员会的相关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5;F272.92
【图文】:
节进一步阐释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为下文判断底层企业薪酬委员会在金逡逑字塔结构层级延长的上述影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夯实文章的理论分析逡逑内容。具体如图4-1所示。逡逑□逦|理论分析逦i逦逡逑g逦>邋^底层企业管的逡逑a逦、I底层企业高管的I逦r邋超额薪酬逡逑香邋逦邋n逦n逡逑^逦|企业集团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逡逑塔逦逦1邋八八逡逑4*逦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逡逑th逦逦邋I」企业集团的信息I_逡逑S逦^M__r逡逑级逦逦逡逑LUJ逦底层企业高管的逡逑薪酬辩护逡逑薪逡逑酬逡逑委逦y逦企业高管薪酬逦逡逑员逡逑会逡逑图4-丨理论分析思路图逡逑43逡逑
逦可控制200的资金逡逑图4-2内部资本市场比较图逡逑由上述例子及图4-2可知,在银行约束条件相同的背景下,仅仅两层的金字塔结逡逑构组织结构就发挥了较强的杠杆效应,具体体现在使得最终控制人能够控制的资金逡逑总额为平行结构下的2倍,从而达到了扩大内部资本市场规模的结果。逡逑同时,当最终控制人在搭建金字塔结构过程中,金字塔结构的杠杆效应会更明逡逑显,即对增加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效应越发强烈。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考虑最终逡逑控制人采用金字塔结构的情况,即最终控制人首先将其所拥有的全部资金100注入逡逑一家子公司X,占其50%的股份,则子公司X的资产为200邋(100/50%);然后,子逡逑公司X若以其50%的资产再成立孙公司Y,且仅控制50%的股份,则Y公司的资产逡逑为200
本文编号:2717855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5;F272.92
【图文】:
节进一步阐释薪酬委员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为下文判断底层企业薪酬委员会在金逡逑字塔结构层级延长的上述影响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夯实文章的理论分析逡逑内容。具体如图4-1所示。逡逑□逦|理论分析逦i逦逡逑g逦>邋^底层企业管的逡逑a逦、I底层企业高管的I逦r邋超额薪酬逡逑香邋逦邋n逦n逡逑^逦|企业集团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逡逑塔逦逦1邋八八逡逑4*逦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逡逑th逦逦邋I」企业集团的信息I_逡逑S逦^M__r逡逑级逦逦逡逑LUJ逦底层企业高管的逡逑薪酬辩护逡逑薪逡逑酬逡逑委逦y逦企业高管薪酬逦逡逑员逡逑会逡逑图4-丨理论分析思路图逡逑43逡逑
逦可控制200的资金逡逑图4-2内部资本市场比较图逡逑由上述例子及图4-2可知,在银行约束条件相同的背景下,仅仅两层的金字塔结逡逑构组织结构就发挥了较强的杠杆效应,具体体现在使得最终控制人能够控制的资金逡逑总额为平行结构下的2倍,从而达到了扩大内部资本市场规模的结果。逡逑同时,当最终控制人在搭建金字塔结构过程中,金字塔结构的杠杆效应会更明逡逑显,即对增加内部资本市场的规模效应越发强烈。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考虑最终逡逑控制人采用金字塔结构的情况,即最终控制人首先将其所拥有的全部资金100注入逡逑一家子公司X,占其50%的股份,则子公司X的资产为200邋(100/50%);然后,子逡逑公司X若以其50%的资产再成立孙公司Y,且仅控制50%的股份,则Y公司的资产逡逑为200
本文编号:27178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717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