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企业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9:17
本文关键词: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企业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非伦理行为不仅是组织行为学领域学者所关注的热点,也是企业组织中管理者所重视的一种员工消极行为。因为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广泛存在于组织中,并带有隐蔽性和危害性,不仅不利于员工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更会阻碍团队和整个组织的有效运行,甚至危害整个社会的发展。目前对非伦理行为的研究有很多,但少有研究对绩效考核目的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进行考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引入组织支持感作为中介因素和工作控制作为情境因素,探讨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伦理决策理论和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理论,分析了评估取向和发展取向两种不同取向的绩效考核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了组织支持感的中介效应和工作控制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在相关成熟量表基础上编制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在修正之后得到正式问卷,采用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及层级回归等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前文中的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个体因素和企业因素会对绩效考核目标取向、组织支持感、工作控制和员工非伦理行为具有不同影响。评估取向的绩效考核与员工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与员工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组织支持感在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和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控制削弱组织支持感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负向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以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首先,强调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更关注员工的未来发展,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其次,关心员工,提高员工组织支持感,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多为员工谋福利。最后,适度给予工作控制,发挥员工的自我创作性,并加强监管与政策落实,避免过犹不及。
【关键词】:绩效考核目标取向 组织支持感 工作控制 员工非伦理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15
- 1.2 研究对象界定15-17
- 1.2.1 绩效考核目标取向15-16
- 1.2.2 非伦理行为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9
- 1.3.1 研究内容17-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9-32
- 2.1 理论基础19-21
- 2.1.1 社会交换理论19
- 2.1.2 伦理决策理论19-20
- 2.1.3 工作要求-控制模型理论20-21
- 2.2 文献综述21-32
- 2.2.1 绩效考核目标取向研究综述21-23
- 2.2.2 非伦理行为研究综述23-26
- 2.2.3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控制研究综述26-29
- 2.2.4 绩效考核目标取向与非伦理行为关系研究综述29-32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32-37
- 3.1 理论分析32-35
- 3.1.1 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分析32-33
- 3.1.2 组织支持感的中介作用分析33-34
- 3.1.3 工作控制的调节作用分析34-35
- 3.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35-37
- 3.2.1 理论模型35
- 3.2.2 研究假设35-37
- 第4章 实证分析及管理建议37-68
-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37-47
- 4.1.1 问卷编制37-40
- 4.1.2 问卷的初试与修正40-43
- 4.1.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43-47
- 4.2 实证结果及分析47-55
- 4.2.1 信度检验47-48
- 4.2.2 效度检验48-51
- 4.2.3 背景变量的方差分析51-55
- 4.3 研究假设检验与模型修正55-63
- 4.3.1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55-56
- 4.3.2 各变量间的回归分析56-63
- 4.3.3 假设检验结果63
- 4.4 结果分析与管理建议63-68
- 4.4.1 实证结果分析63-66
- 4.4.2 管理建议66-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9
- 致谢79-80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0-81
- 附录B 调查问卷81-84
本文关键词: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对企业员工非伦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7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