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地理位置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及其价值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20:27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为其适应中国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提供了方向。考虑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有效推进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地理层面如何异质与趋同?如何协调利益相关者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如何因地制宜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密度与距离要素及制度同构理论,选取2010至2014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最小二乘法和模糊定性比较分析为主要分析工具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国有企业符合“结果模型”,这主要是由于偏远地区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从而导致所在地企业受到的利益相关者压力更低。而民营企业则符合“替代模型”,这主要是由于偏远地区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及发展潜力受到高信息不对称与低市场潜力的制约,从而迫使所在地企业通过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利益相关者影响力。机制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且偏远地区民营企业高社会责任投入并不是代理成本的体现。分维度检验表明民营企业整体在经济责任上表现更佳,盈利动机更强,且除该维度外,其他各维度均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替代模型”。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确实存在同伴效应。同时,由于自身资源禀赋和经营状况的异质性,企业更倾向于效法平均水平。但是,该结论在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中存在力度差异。其中,国有企业更容易模仿同伴企业,且对领先企业的响应力度也更大。同时,偏远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决策过程中更倾向于模仿同类企业。第三,企业采取组合且集中的模式更容易提升企业价值;对于一般性企业,以良好的投资者及供应商和客户关系为基础,辅以良好的雇员关系管理或环境保护,而社区回馈则并不重要;在纳入了地理位置与产权性质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优先性进一步凸显。中心地区的国有企业相较于偏远地区则享受到了制度环境优化释放的红利,其投资模式更应该强化投资者的地位。民营企业在中心地区可以采取前瞻性的环保策略,偏远地区则应该突出社区回馈的作用。本研究以地理层面为切入点,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及优化为核心,探讨地理情境与社会责任履行及后果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并设计协调企业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政策框架。该论文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和区域协调提供坚实的微观证据和理论支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0;F275
【图文】:

公司企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中国企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学位论文 3以青岛啤酒为例,其多次深陷“环保门”的同时却积极进行社区回馈,投身公益事业,这种盲目与混乱表明企业会通过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转移公众对其另一维度表现不佳的责难,以实现“漂绿”[12]。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17)》也表明中国企业 300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各 100 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仅为 37 分(满分为 100 分),超过 70%的企业低于 60 分[13]。因而,无论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真实履行状况,亦或是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披露状况来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水平亟待提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14 唐鹏程:地理位置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及其价值的影响研究实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赢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正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作合理的应对之策。然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特性却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未被广泛重视,宏观研究缺乏微观基础,而微观研究又缺乏宏观背景。因而,本研究从地理位置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从前因的视角探讨地理位置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选择,即区域间异质与区域内同质并存;另一方面,从后果的视角探讨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下企业如何实现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者共赢。通过对比企业现实的利益相关者组合与价值准则下的最优组合,从政府、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三个维度提出实现平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对称理论,普适性


进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同时,投资者收益的提升也伴随着企业可投入资源的增加,进而更好地进行利益相关者管理。图2.1 企业社会责任界定2.3 区域间企业社会责任的普适性:信息不对称理论2.3.1 理论阐释传统经济理论一般假定市场参与者掌握关于市场的全部信息,因而可以作出最优的决策。然而,现实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及相对高昂的信息收集成本,使得完全信息市场不可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而更可能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市场。由于不完全信息市场的存在,每个市场参与者不仅对市场的认知存在差异,同时他们的行为也难以通过价格信号反映,从而被市场传递。作为不完全信息的一种,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难以观察另一方的行为,或者对应的观察成本较高时,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所处的非对称状态。Akerlof[108]以二手车市场为例,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慧玲;;关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8年06期

2 刘学智;;十年磨剑 一朝示君——企业经营管理者基本素质浅见[J];中国印刷;2003年10期

3 张县铭;;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01期

4 谭炳聪;;关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年12期

5 朱春玲;;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精神对创新成果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6 祖明鑫;;试论如何加强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J];经济师;2011年09期

7 冯波;;谈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风建设[J];企业家天地;2010年05期

8 苏萍;关维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三个修炼[J];中国培训;2010年09期

9 刘震伟;成刚;余长国;陈万思;张正博;金顺英;姚圣娟;周建华;;党校在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中的定位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秦志辉;张晓辉;樊颖晖;;2005年度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及培训需求调研报告[J];中国培训;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长青;;青海省水电设计院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A];中国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2011年度优秀成果选[C];2012年

2 杨建昌;王娟莉;;深化对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及其收入的认识[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3 曹子林;;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A];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论文集[C];2001年

4 杨发民;;创新党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式[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5 王琪;;浅析国有中小型企业领导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培育陕西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机制的对策[A];2003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陕西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C];2003年

7 李守谭;;正确处理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的关系[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骞;;论如何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A];聊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论文集[C];2001年

9 王永平;;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洁从政[A];全国烟草系统纪检监察专卖管理财务审计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发民;;创新党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方式[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周放生;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N];经济观察报;2014年

2 ;关于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福建日报;2018年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产权要保护 政府须守信[N];人民日报;2016年

4 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咨询部 舒志宏;巨变环境下的企业应对[N];企业家日报;2017年

5 记者 商棠;今年我省民营经济单位个数新增8万家以上[N];河北经济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李洁 冯强;培好沃土育新苗[N];张家口日报;2017年

7 王刚;德阳市工商联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N];中华工商时报;2017年

8 策划 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撰文 刘元聪 朱素芳 袁昌雄 王欣;江汉: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富民强区[N];长江日报;2017年

9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袁佩如 统筹 谢思佳 刘江涛 卢轶;50户综改试点培育出一批优势企业[N];南方日报;2017年

10 黄国华 杨占龙;化解涉企矛盾15件 帮助企业挽损120万[N];人民公安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唐鹏程;地理位置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及其价值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欧阳丽宇;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家明;企业发展中的惯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4 穆西安;企业的伦理化经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满河军;企业社会责任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楠;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2 代智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孙蔚;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顾旭东;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戈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6 拓新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姜南;国资监管体制下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监督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俞志宏;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创业精神与管理绩效的关系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9 黄化;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企业绩效之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10 郎慧慧;创新创业视阈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8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758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