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02:35
【摘要】:按照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历史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最优选择。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低下,如何在要素市场配置效率低下的环境下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尤其对于创新动力不足的企业主体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围绕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路径与提升策略这一主线,按照理论分析—机理剖析—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的思路,运用文献分析、理论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从寻找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途径和影响因素入手,调查不同步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引发要素市场扭曲现状,探讨企业的研发与创新行为,探究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微观机理,寻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道路和政策方向。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与机理分析。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动态市场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剖析其自身的形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三者的统一理论框架。同时,从初始经济体出发,逐步增加要素市场扭曲、创新、动态市场以贴近现实经济环境,并研究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逐步作用与影响,加总层面生产率作何反应,并梳理对其构成影响的脉络与微观机制。二是中国的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特征研究。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造成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损失的制度演变,总结了资本,劳动力,土地和能源的扭曲现状和特征;考察企业创新的现实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企业创新与现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障碍与发展现状。三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加总分解的实证分析,认清促进增长的三个途径:再配置效率、企业自身生产率提高以及动态环境,并从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层面进行比较,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进行对比,检验不同层次上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途径与增长空间。之后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入手,揭示由要素市场的扭曲现状导致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效率低下、企业创新推动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动力不足,因此从要素市场扭曲和企业创新两个角度寻找提升途径,拓展生产率增长空间,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率提升策略进行区别。四是提出需要迫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带动作用,通过加强政府管理能力、推进大市场建设与核心要素市场改革来加快要素市场化进程,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加快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换,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有效提升。研究结论是:一是要素市场扭曲不仅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使得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动力的企业数量减少,要素市场扭曲现状本身以及扭曲导致企业创新意愿减低,都不利于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企业创新不仅可以抬高生产率临界水平,也可以提升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做出是否创新的选择取决于预期创新收益和创新成本的关系。二是在样本期内,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企业生产率是中国制造业生产率水平上升的最主要因素,生产要素再配置效率在样本期内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而企业进入与退出净收益的贡献较低,甚至多次出现了负值,说明现行市场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没有促进市场优化配置,反而阻碍了加总层面的生产率水平提升。其中,通过跨行业、跨区域和跨国三个层次的比较研究,根据不同经营特征、要素密集度和垄断程度标准,省际、区域之间估计结果来比较制造业内部以及生产率增长的区域结构,并同其他九国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所处位置和增长潜力。三是资本扭曲引起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降低5.5%,劳动力扭曲引起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降低2.6%,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年均降低了8.1%。对企业按照所有制差异进行分别计算,发现国有企业资本和劳动力扭曲引起了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而企业创新不仅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并且通过创新活动获得的经验和积累,对后续继续开展创新具有重要引导和启发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关于创新选择的研究中,也发现企业创新存在明显的所有制差异,国有企业往往倾向于在生产率下降时做出创新选择,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创新选择更加被动。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一是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途径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究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创新对其构成的影响脉络和内在逻辑,构建涵盖三者的统一理论体系框架,有别于以往多从要素市场或企业创新单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有利于丰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理论与要素市场改革政策。二是实证分析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为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建议的提供大样本数据为基础的实证支持,克服现有对大样本数据处理和测度问题,从微观数据和微观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确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与初始经济体形成对比,具体分析每一个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脉络。三是从行业间、区域间、国家之间对比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途径,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探究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础,从所有制差异区别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创新选择差异,更加系统辩证的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提升效率差异,对当前全面系统的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动企业创新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9.2;F273.1
【图文】:
存在扭曲的现实经济体与初始经济体对比
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动态市场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016年能源行业企业所有制差异
本文编号:2760277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9.2;F273.1
【图文】:
存在扭曲的现实经济体与初始经济体对比
要素市场扭曲、企业创新与动态市场环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
016年能源行业企业所有制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江洋;袁晓玲;;能源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11期
2 杨振兵;张诚;;《劳动合同法》改善了工资扭曲吗?——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05期
3 陈彦斌;马啸;刘哲希;;要素价格扭曲、企业投资与产出水平[J];世界经济;2015年09期
4 王宁;史晋川;;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9期
5 杨振兵;张诚;;中国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环境规制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5年09期
6 李承政;顾海英;史清华;;农地配置扭曲与流转效率研究——基于1995-2007浙江样本的实证[J];经济科学;2015年03期
7 金培振;张亚斌;邓孟平;;区域要素市场分割与要素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2015年05期
8 黄健柏;徐震;徐珊;;土地价格扭曲、企业属性与过度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地价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3期
9 李程;;要素市场扭曲、资本深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2期
10 张建华;邹凤明;;资源错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付林;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大型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60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76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