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4:42
【摘要】: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其中操作风险由于其影响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严重,现已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作为时时与风险打交道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管控风险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其运营能力的强弱,决定其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发现,由操作风险引发的事件中,极大一部分都跟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关系,或者是因为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或者是流程有问题。换言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降低操作风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银行界的“新星”,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外界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但是,其在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有操作风险事件愈发严重,网点柜面业务差错率居高不下,邮政代理网点风险隐患突出,风险防控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型及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操作风险、加强内部控制成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当务之急。本文在梳理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展开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的研究。全文共分4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2章,在简要介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基础上,阐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现状,指出目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存在操作风险事件愈发严重、网点柜面业务差错率居高不下、邮政代理网点风险隐患突出、风险防控流于形式等问题。第3章,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不完善,内部控制活动开展不全面,信息交流与沟通效率低下,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第4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控系统、预防操作风险的解决对策,并结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际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防控操作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也希望能对其他商业银行在相关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3;F618.3;F832.33
【图文】:

综合分,平均分,过程评价,评价工作


部控制评价工作。此次评价主要为过程评价,评价得分满分按 100 分计。图 2.2 2015 年内控评价综合分数分布曲线通过图 2.2 可以看出,2015 年 36 家一级分行内控评价综合分数平均得分为 78.59 分,最高分为 89.99 分,最低分为 64.25 分,比 2014 年 35 家一级分行(不含西藏)平均分增加了 0.77 分,其中超过平均分的共有 21 家一级分行;2015 年内控评价综合分数分布曲线较 2014 年更为平缓。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虽然 36 家一级分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相比 2014 年有所提升,但是总体得分依然较低

评价等级,分布直方图,占比


图 2.3 2015 年内控评价等级分布直方图通过图 2.3 可以看出,2015 年内控测评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有 0 家一级分行,较 2014 年减少 2 家;评价等级为二级的有 14 家一级分行,占比 38.89%,较 2014 年增加 3 家;评价等级为三级的有 20 家一级分行,占比 55.56%,较 2014年增加 1 家;有两家一级分行在本次评定中评为四级,占总体的 5.56%,相对

评价等级,分布直方图,占比


图 2.3 2015 年内控评价等级分布直方图通过图 2.3 可以看出,2015 年内控测评评价等级为一级的有 0 家一级分行,较 2014 年减少 2 家;评价等级为二级的有 14 家一级分行,占比 38.89%,较 2014 年增加 3 家;评价等级为三级的有 20 家一级分行,占比 55.56%,较 2014年增加 1 家;有两家一级分行在本次评定中评为四级,占总体的 5.56%,相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磊;涂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2年05期

2 戴新华;张强;;萨班斯法案与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J];金融会计;2006年09期

3 彭海颖;;防范银行操作风险重在完善内部控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4期

4 许哲华;;试论行为理性与操作风险[J];上海金融;2006年03期

5 曲绍强;张启全;;探析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动因[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

6 卫功琦;;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7 王晓春;;激励缺失与内部人道德风险——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问卷调查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8 董军;人因主导型操作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策略[J];上海金融;2005年08期

9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J];管理评论;2003年11期

10 王廷科;商业银行引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策略分析[J];中国金融;2003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景莉;论基于COSO框架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新杨;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6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776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