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基于遗忘机制的网络口碑传播对企业定价决策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27 01:26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增加以及移动端用户的大幅度增长,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消费心理受到来自“朋友圈”类型的社交平台的影响。网络口碑凭借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覆盖范围,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产品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焦点,产品的销量也取决于产品口碑的正负向、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产品的销售收入也取决于口碑的传播范围。然而口碑传播过程的自然性和无法预测性导致传播的结果无法被定量,传播的效果也无法定量分析。作为信息传播的个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体在整个族群中的位置,对口碑传播结果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的探究。以往是以简单的拓扑建模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位置,并没有考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复杂的关系,传播过程也是理想化和非真实的,相对来说,结果并不准确,所以用数学方法描述传播过程存在较大的误差。在此,本文采取多智能体建模的思路分析企业的产品定价决策问题。借助SIR传播模型,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会被不断发生的新信息所影响不再关注原网络口碑,故加入遗忘率函数来刻画消费者失去兴趣而不再传播的过程。之后用几个定量指标来评价口碑信息在消费者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传播效果,找到信息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即最大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的节点。同时考虑到口碑信息的双面性,分别分析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对企业定价决策的影响。然后仿真口碑传播效果,求解企业产品最优定价。经过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我们此前的假设,数学模拟口碑传播具有一定的误差性。实验结果表明:接近中心性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指标节点。负面口碑下,企业的定价运营决策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最终的收益也高于预期值;正面口碑下,企业能够通过改善和提升消费者的黏度,提升消费者对口碑信息的接受程度来提高自身的收益。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4
【部分图文】:

中国网,互联网,普及率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推进,移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更为深入,国家层面更是早就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互联网,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 年 8 月 4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 年 6 月,中国网民数量大幅增长,规模达到 7.51 亿。[1]。人们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网络交流、分享资源、发表评论、购物交易,互联网上的信息因而呈现爆发式增长,并且得以快速地传播。

统计报告,中国移动,智能终端,互联网络


图 1-2 中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资料来源: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 年 8 月)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近几年电子商务在中国蓬勃发展。2017 年中国电子商务示,2016 年 12 月至 2017 年 5 月,网上零售额总额达到 30229 亿元,首次在连内突破 3 万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 35.3%(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所得增长速度),为中国电商零售同期的最高纪录[2]。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占比达(其中 1-5 月为 13.2%),同比提高 3 个百分点。截至 2016 年底,我国网购用户 4.67 亿人,网购渗透率达到 63.9%,我国电商市场成为全球第一,与政府的大电商企业的持续创新、庞大的网购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消费者消费模式的变化购消费者在购物平台上进行交易,分享购物经验,发表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

技术路线图,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假设,社会资本


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数量和强度,被称为个人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大小通常个人的经历和背景有关。占据社会渠道关键位置的个体将对传播过程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上述理论假设,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已经给出了一系列能够测量个体在信息传中影响力的网络结构指标。然而,过去这些测量指标主要是应用于小规模、静态的社网络分析。对于大型的复杂网络和信息传播动力学过程还缺乏相应的测试和评估。因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假设和思路,采用点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接近中性和矢量中心性和等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来选择口碑传播的源头节点,从而找到传播果最大的节点评价指标。1.3.3 技术路线根据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论文工作将按照以下的技术路径展开研究(图 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铭;谢兴政;;青年社交资本和在线口碑传播行为调查研究——以福建省青年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8年05期

2 丁晓民;;口碑传播对品牌塑造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8年19期

3 包文莉;高杨;;本溪旅游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驱动力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4 赵志鹏;冯冈平;冯乐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品牌口碑传播策略[J];价值工程;2016年18期

5 蔡盈洲;;电影口碑传播中的分化和整合[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6 张伦;;在线口碑传播:研究视角的转向[J];当代传播;2015年02期

7 杨强;武一波;张宇;;服务补救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品牌依恋的调节作用分析[J];预测;2015年04期

8 王露露;偶弹压;;口碑传播的研究综述[J];商;2015年31期

9 张国梅;孙伟;;论在线零售服务补救对网络口碑传播意向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3期

10 王晓明;徐莹莹;刘贝贝;;产品伤害危机背景下企业联想对消费者负面口碑传播的影响——以食品行业为例[J];珞珈管理评论;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武传表;游客网络口碑传播意愿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程秀芳;虚拟社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崔雪莲;社交网络在线口碑信息传播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4 张玥;网络口碑传播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彭岚;电子口碑、消费者决策与新产品销售[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张明星;口碑研究体系构建:口碑传播意愿及口碑测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7 赖胜强;基于SOR模式的口碑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柴海燕;旅游目的地网络口碑传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倩文;基于社会网络的在线口碑传播网络结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赵敏;UGC口碑传播机制及其影响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3 任彦超;互联网品牌的口碑传播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张晨鑫;电商背景下消费者感知价值对电子口碑传播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年

5 何雯娟;自我构念对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6 舒振刚;基于遗忘机制的网络口碑传播对企业定价决策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7 谭昊磊;网络口碑传播意见领袖与用户互动研究[D];浙江传媒学院;2019年

8 欧一霖;快闪店体验对网络口碑传播意愿的双路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付雪琴;社交网络中大学生在线口碑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9年

10 颜磊阳;负面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的成因与行为演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7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857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