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凝聚人心?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拟家庭化实践对心理契约的影响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2.92
【部分图文】:
仍然属于家庭企业。西克等在其著作《家庭企业的繁衍》。[22]三环模式以 “企业”、“家族”统构成的 7 个区块进行表示(如下图可在三环模式中被标识为相应的位置
如下表 2-3 所示。表 2-3 心理契约的形成阶段雇佣前 招聘 早期的社会化 晚期的经验专业规范 积极地相互许诺 继续相互许诺 间歇地相互许诺员工/单位积极地寻找信息员工/单位不那么积极找信息社会信仰通过公司和员工的信息评估大量从公司得来的信息资源 公司减少社会化努力变化通常包含在现有的心理契约内来源:Rousseau(1995)[55]心理契约包含关于在公司及其代理人,以及个体间的主观的交流协议的信念。[56]契约将承诺作为前提,由于时间的改变,以心理纲要或者模式的形式,具有持久性以及稳定性。心理契约的主要特征为:其具有协议互相性、性质的个体信念,也即存在着对特定的行为过程的各方存在约束力的共识。
图 4-5 理论草图数据来源:本研究整理基于上述四个案例的编码分析,本研究绘制了理论草图,即建基于企业主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在合法经营基础上,以企业经营中外部社会环境的危机意识为影响因素,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践行拟家庭化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家文化氛围塑造、传统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家文化制度化、关怀员工、感恩员工等,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作用于员工个体及第三方,形成了特定的场域,场域中的员工及第三方在文化与价值观认同及交互中,进一步与企业建立并巩固发展型、关系型和交易型心理契约,并在该特定场域中建立了新型的心理契约——文化型心理契约。4.6 本章小结通过对上述 4 个案例企业运用扎根理论进行分析,形成了关于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拟家庭化实践对员工与企业间建立心理契约所产生影响的机理故事线:传统文化践履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华;战洪仁;寇丽萍;王立鹏;张先珍;李雅侠;;家庭化育人的作用及“家庭”导师团队的基本职责[J];山东化工;2018年03期
2 申振华;;试论罗辀重的“学校家庭化”教育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2期
3 李龙;宋月萍;;农地流转对家庭化流动的影响——来自流出地的证据[J];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02期
4 曾沙;王蕾;;家庭化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3期
5 崇维祥;杨书胜;;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6 阿飞;;雨水浇不灭的热情[J];轿车情报;2017年07期
7 刘晗;;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7年10期
8 盛亦男;;中国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J];人口研究;2013年04期
9 谢彩虹;;家庭化护理在100例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0期
10 张培;;民办高校应避免家庭化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燕;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虹宇;农民工家庭化流动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2 何靖雯;如何凝聚人心?传统文化践履型企业拟家庭化实践对心理契约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荣明;农民工家庭化流动对城市融入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4 张洪纲;人口流动家庭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金雅昭;福利国家的第四个世界?[D];北京大学;2015年
6 龚佩花;我国孤残儿童家庭化养育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冯晴;家庭化养护单元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檀金平;论家庭因素对贪利型职务犯罪的影响和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丽君;济南市流动人口家庭的需求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10 廖佳雨;双流动家庭的夫妻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60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2860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