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颠覆性环境下的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比较研究及整合框架构建

发布时间:2021-03-23 21:22
  在数字经济时代,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越发呈现高度动态性、不确定性甚至颠覆性特征,"变革"越来越成为组织应对颠覆性环境、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组织身份是组织成员关于"作为组织,我们是谁"的集体认知和共同信念,也是指导组织战略决策与实施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准则(即"我是谁"决定"我应该做什么"),改变组织身份是实现很多重要战略变革的前提条件。通过构建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的整合性理论框架,本文对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性与内在逻辑关系,并从两者的整合视角探究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企业跨界经营、破坏性创新技术采纳等现象,发现跨界经营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战略的显著特征和普遍现象,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应深入到组织身份层面,只有变革组织身份才能"抛弃"过去的认知模式和行为准则,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数字经济时代。 

【文章来源】:商业研究. 2020,(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颠覆性环境下的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比较研究及整合框架构建


身份、战略与运营三个层次的关系

框架图,身份,战略,环境


如图2所示,尽管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存在差异,但两者并非相互独立,而存在互动关系。在颠覆性环境下,改变组织身份能够促进战略变革,也是战略变革得以成功实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具体而言:(1)在颠覆性环境下,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这些改变会对组织身份产生威胁,要求组织重新思考“现在我应该是谁”(改变身份认知)、“我应该做什么”(改变行为准则)。(2)当组织的身份认知和行为准则发生改变时,也需要组织制定新战略决策、实施新战略,最终推动组织战略发生变革。颠覆性环境暗示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包括技术环境(如颠覆性新技术涌现)、制度环境(如制度快速转型)、竞争格局(如超级竞争)等。当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剧烈改变时,组织很难保持其身份持久不变,Ravasi和Schultz(2006)将这些挑战组织成员对组织身份集体认知和信念的事件称为“身份威胁”(identity threats)[13]。组织身份理论认为组织身份塑造组织成员的认知模式、指导组织行为,组织任何重大战略决策均是建立在身份认知(有意识或无意识)基础上,并按照身份行事。因此,组织身份塑造组织的战略选择、奠定组织战略变革的动机、约束组织的结构及程序[6]。当组织身份发生改变时必然要求组织重新调整战略,改变组织身份能够推动战略变革,重塑组织身份也是实现很多重要战略变革的前提条件[14]。为应对市场竞争、保持竞争优势,Clark等(2010)的研究发现两个原本相互竞争的医疗机构开始进行合并,组织身份变革是促进并购双方进行合并和整合的重要前提和推动力[2]。当组织采纳“身份挑战型”新技术时,Tripsas(2009)的研究发现必须改变身份认知才能真正接纳新技术[4]。具体而言,颠覆性环境引发的组织身份威胁从两方面影响战略变革:一是组织身份威胁促使组织成员重新思考“在新环境下我们应该是谁”,而新身份认知将推动组织重新思考其战略,即当前的战略是否与新身份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组织将制定新的战略决策。二是组织身份威胁促使组织重新思考组织行为准则(即“在新身份下我们应该做什么”),这些新的行为准则将推动新战略实施,包括调整业务结构、重塑组织流程、采纳新技术等。

框架图,技术,框架,身份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破坏性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采纳破坏性创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变革活动,往往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冲击,甚至导致企业的本质(即组织身份)发生改变,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组织身份变革与战略变革的整合视角看,采纳破坏性创新技术不仅要求组织进行战略变革,更需要组织重新定义组织身份;相反,当组织固守历史身份则会导致组织抵制采纳新技术。Tripsas(2009)的研究发现组织采纳“身份挑战型”技术将面临诸多阻力和障碍,因为采纳新技术会威胁组织成员对于“作为组织,我们是谁”的认知和信念,进而导致组织成员抵制新技术[4]。Brown和Starkey(2000)研究了组织身份和组织学习之间的关系,发现当组织不愿意改变身份时也将拒绝组织学习,进而阻碍组织采纳新知识[28]。如图3所示,企业在采纳破坏性技术时不能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需要关注组织身份;当企业当前的组织身份阻碍新技术采纳时,企业需要对组织身份进行变革。五、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组织变革中的战略风险控制——基于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多案例研究[J]. 谢康,吴瑶,肖静华,廖雪华.  管理世界. 2016(02)
[2]“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J]. 赵振.  中国工业经济. 2015(10)
[3]组织身份导向研究进展探析[J]. 刘云.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10)
[4]同一性理论视角下的组织有效性研究综述[J]. 王成城,刘洪,刘善堂.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9(02)



本文编号:3096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096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