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前沿评述与激励协同研究展望——多学科/学派、多层次、多维度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21 09:03
激励是技术进步与企业创新的力量源泉。考虑到激励理论的"丛林现象",从多学科/学派、多层次、多维度视角,对激励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与评述。结果发现,经济学与管理学框架下的激励研究沿着几乎完全不同的轨迹展开,经济学专注于激励机制设计而管理学侧重于激励影响机制探索;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激励理论存在剧烈的观点冲突;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及产业层面的激励及其影响机制关注点与研究成熟度有显著差异;多维度视角下激励构念因为内涵与维度存在侧重、交叉及重叠,其测量跨度较大。最后,为打开激励与其行为结果之间的"黑箱",基于协同视角,提出了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协同研究思路,构建了未来研究多路径整合与协同模型。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多学科下的激励理论发展历程
1.1 经济学框架下的激励理论
1.2 管理学框架下的激励理论
1.3 不同学派下的激励理论
2 多层次视角下的激励理论发展历程
2.1 个体层面理论
2.2 团队与组织层面理论
2.3 产业层面理论
3 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理论
3.1 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构念
3.2 多视角下的组织激励定义与解读
3.3 多维度视角的激励测量
4 管理学框架下的激励前因与结果影响机制研究
4.1 激励前因变量研究
4.2 激励结果变量研究
5 研究总结、不足与研究展望
5.1 多层次激励研究现状总结
5.2 激励研究理论不足
5.3 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研究多路径模型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集群内生性集体行动影响因素案例研究与效度检验[J]. 郑小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5)
[2]新常态下激励协同对组织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 马喜芳,颜世富,钟根元. 管理工程学报. 2019(01)
[3]组织激励与领导风格协同对组织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 马喜芳,钟根元,颜世富. 管理评论. 2018(08)
[4]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及激励协同[J]. 马喜芳,钟根元,颜世富. 系统管理学报. 2017(06)
[5]基于互动博弈的组织不同层级间激励协同机制设计[J]. 马喜芳,颜世富,钟根元. 软科学. 2016(11)
[6]保健因素主导、激励因素缺失:现象、成因及启示——基于“80后”员工组织激励的实证研究[J]. 杨东进,冯超阳.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2)
[7]内/外在激励、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J]. 邱敏,胡蓓. 软科学. 2015(12)
[8]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就能提高组织绩效吗?[J]. 李燕萍,刘宗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9)
[9]打开奖励的“薛定谔黑箱”: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与整合[J]. 马君,胡佳,杨涛.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3)
[10]人力资源实践、组织吸引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 刘善仕,彭娟,段丽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06)
本文编号:3199434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41(06)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多学科下的激励理论发展历程
1.1 经济学框架下的激励理论
1.2 管理学框架下的激励理论
1.3 不同学派下的激励理论
2 多层次视角下的激励理论发展历程
2.1 个体层面理论
2.2 团队与组织层面理论
2.3 产业层面理论
3 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理论
3.1 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构念
3.2 多视角下的组织激励定义与解读
3.3 多维度视角的激励测量
4 管理学框架下的激励前因与结果影响机制研究
4.1 激励前因变量研究
4.2 激励结果变量研究
5 研究总结、不足与研究展望
5.1 多层次激励研究现状总结
5.2 激励研究理论不足
5.3 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视角下的激励研究多路径模型整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业集群内生性集体行动影响因素案例研究与效度检验[J]. 郑小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5)
[2]新常态下激励协同对组织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 马喜芳,颜世富,钟根元. 管理工程学报. 2019(01)
[3]组织激励与领导风格协同对组织创造力影响机制研究[J]. 马喜芳,钟根元,颜世富. 管理评论. 2018(08)
[4]基于胜任力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及激励协同[J]. 马喜芳,钟根元,颜世富. 系统管理学报. 2017(06)
[5]基于互动博弈的组织不同层级间激励协同机制设计[J]. 马喜芳,颜世富,钟根元. 软科学. 2016(11)
[6]保健因素主导、激励因素缺失:现象、成因及启示——基于“80后”员工组织激励的实证研究[J]. 杨东进,冯超阳. 管理工程学报. 2016(02)
[7]内/外在激励、心理所有权与员工敬业度关系研究[J]. 邱敏,胡蓓. 软科学. 2015(12)
[8]高承诺人力资源实践就能提高组织绩效吗?[J]. 李燕萍,刘宗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9)
[9]打开奖励的“薛定谔黑箱”: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与整合[J]. 马君,胡佳,杨涛.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03)
[10]人力资源实践、组织吸引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 刘善仕,彭娟,段丽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06)
本文编号:3199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19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