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代际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4:56
  【目的/意义】代际知识转移是防止组织知识流失、保持组织知识持续性、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识别代际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丰富知识转移理论同时,为组织实践提供了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在传承理论、知识转移理论基础上从知识分享方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特征、转移渠道、转移情境等五个方面挖掘代际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并用模糊集理论-DEMATE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构建代际知识转移作用机理模型。【结果/结论】确定影响代际知识转移的6大关键因素,验证了分享方知识转移意愿、表达能力、接收方代际学习意愿、吸收能力、转移双方的知识距离以及代际关系是影响代际知识转移的关键。 

【文章来源】:情报科学. 2020,38(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代际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


代际知识转移过程模型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因素,影响度


C1、C2、C3、C4、C5、C6、C7、C8、C12原因度大于0,属于原因因素,说明这些因素在代际知识转移过程中能够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按照影响度排名第1位的知识分享方年龄C1是特殊的影响因素,因为年龄能够对其他因素具有较大影响,而自身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类似的还有知识接收方的年龄C4。知识接收方吸收能力C6、转移的隐性知识C8同样对于其他因素有比较强的影响作用,而自身受其他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另外,年长员工的表达能力C3、知识距离C12、代际学习意愿C5、知识转移意愿C2具有较高的影响度与被影响度排名,说明这些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作用关系较为密切。C9、C10、C11、C13的原因度计算结果小于0,属于结果因素,说明这些因素被动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线上线下转移渠道C9、C10受到影响程度最大;类似的因素还有代际关系C13、组织文化C12。同时考虑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的排名,C10、C11、排名相对靠后,表明这些因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较为松散。

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机理


在代际知识转移过程中,被识别出的关键影响因素包含知识分享方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转移情境等三方面因素。其中,知识接收方影响因素作用最强,验证了知识接收方的代际学习意愿、吸收能力在代际知识转移中的核心作用。知识分享方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其次,验证了知识分享方的转移意愿、表达能力是代际知识转移发生的前提,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离不开年长员工的知识分享作为基础。最后,转移情境影响因素中的知识距离、代际关系因素作用较为显著,体现了代际知识转移是双方主体互动、协同的关联过程,彼此间先前知识的相似程度、代际关系的紧密程度在知识分享阶段、知识吸收阶段起到了显著调节作用。已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相互间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商务网络信息生态链价值流动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J]. 任亮,张海涛,刘雅姝,李题印.  情报学报. 2019(09)
[2]基于DEMATEL的知识发现系统交互质量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J]. 许鹏程,毕强,丁梦晓,李洁.  情报资料工作. 2018(04)
[3]代际和同辈知识转移对年轻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J]. 汪长玉,左美云.  管理学报. 2018(06)
[4]“印记感”、形象期望及人生发展阶段对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的影响[J]. 汪长玉,左美云.  管理评论. 2018(04)
[5]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研究:人生意义与人生发展阶段的影响[J]. 汪长玉,左美云.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7(09)
[6]从传承理论视角看年长员工代际知识转移意愿[J]. 汪长玉,左美云.  科研管理. 2017(08)
[7]家族企业企业家隐性知识的代际传承——基于跨代创业视角的多案例研究[J]. 孙秀峰,宋泉昆,冯浩天.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7(01)
[8]在线评论有用性关键影响因素识别研究[J]. 刘宪立,赵昆.  现代情报. 2017(01)
[9]从“名医工作室”建设及代际转移谈中医团队学习机制[J]. 徐颖,申俊龙,高山,魏鲁霞.  环球中医药. 2016(04)
[10]企业家隐性知识、交接班意愿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J]. 余向前,张正堂,张一力.  管理世界. 2013(11)

博士论文
[1]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D]. 李守军.中国矿业大学 2018
[2]产学研合作主体差异性、关系强度对知识转移的调节效应研究[D]. 李梓涵昕.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84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284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