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进模式选择及其对创新的影响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0:04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模式引进技术,中国企业和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品牌缺乏,基础配套能力弱等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下,甚至一些行业不但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还失去了技术发展的自主性。可是,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以及技术日趋复杂化,决定了中国还需要以各种模式引进技术,但技术发展战略必须从技术引进模仿型向技术创新自主开发型转变。不同的技术引进模式,可能带来产业技术自主性与自主品牌发展的不同。本论文在考察中国各行业不同模式技术引进现状的基础上,先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企业选择不同技术引进模式的机理,提出多个命题。其次,进一步理论分析不同模式的技术引进对企业和行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再次,基于中国汽车和高铁行业进行案例分析,验证影响两个行业选择不同技术模式的因素,及其对行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同时利用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数据计量分析不同模式技术引进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最后,在理论与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论文的理论研究表明,股权式技术引进(FDI)容易使得本土企业因丧失技术自主性而降...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1995-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对外依存度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率极低。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发达经济体和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封锁,中国能引进到的只是一些低端且缺乏附加价值和长远??价值的技术,因此不需要对此进行太多的消化吸收,反而需要加强内部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从行业分布来看(见表2-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的主导行业,所占比重几乎都在65%以上,2015年达到81.74%。??表2-16?2009-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各行业技术引进支出(单位:亿元)??行业?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医药制造业?5.64?4.84?6.16?5.60?5.81?4.36?5.9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2.78?6.49?2.11?0.97?1.63?2.90?1.38??
??图2-2?1995-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对外依存度图7??从图2-2可以发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口支出从1995年开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口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从2000年至2004年,支出增长2.38倍,年均??增长33.5%。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口支出从2007年??至2009年大幅下降47.70%,近几年并无较大波动,2015年的技术进口支出为??75.69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持续续大幅下降,由1995??年的62.38%,下降至2015年的2.8%,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技术引进支出??大幅下降,而R&D内部支出则稳定上升,致使技术对外依存度下降至个位数。??R&D经费的增加以及技术对外依存度的下降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从消化吸收再创新角度来看,根据图2-3可以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消化??7技术对外依存度=技术引进支出/(技术引进支出+R&D内部支出)??3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自主学习还是合作[J]. 陈爱贞,李舜,刘承翊. 东南学术. 2018(01)
[2]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与相关思考[J]. 傅志寰. 中国铁路. 2017(08)
[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保永文.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6)
[4]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J]. 陈爱贞,李舜. 中国国情国力. 2017(02)
[5]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动态效应研究[J]. 易靖韬,蒙双. 财贸经济. 2016(12)
[6]关于我国高铁引进与创新的思考[J]. 傅志寰. 中国铁路. 2016(10)
[7]中国高铁的集成创新为何能够成功[J]. 高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0)
[8]外源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 胡小娟,胡安萍. 软科学. 2016(02)
[9]“以市场换技术”是如何提出的(1978—1988)[J]. 夏梁. 文化纵横. 2015(05)
[10]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世界经济近代史的分析[J]. 袁礼,王林辉,张伊依.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硕士论文
[1]中国技术引进有效性研究[D]. 谢启龙.南京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805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1995-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对外依存度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自主创新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率极低。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发达经济体和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对中国??实行一定程度的技术封锁,中国能引进到的只是一些低端且缺乏附加价值和长远??价值的技术,因此不需要对此进行太多的消化吸收,反而需要加强内部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从行业分布来看(见表2-1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的主导行业,所占比重几乎都在65%以上,2015年达到81.74%。??表2-16?2009-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各行业技术引进支出(单位:亿元)??行业?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医药制造业?5.64?4.84?6.16?5.60?5.81?4.36?5.92??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2.78?6.49?2.11?0.97?1.63?2.90?1.38??
??图2-2?1995-2015年髙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技术对外依存度图7??从图2-2可以发现,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口支出从1995年开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顶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口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从2000年至2004年,支出增长2.38倍,年均??增长33.5%。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进口支出从2007年??至2009年大幅下降47.70%,近几年并无较大波动,2015年的技术进口支出为??75.69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持续续大幅下降,由1995??年的62.38%,下降至2015年的2.8%,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技术引进支出??大幅下降,而R&D内部支出则稳定上升,致使技术对外依存度下降至个位数。??R&D经费的增加以及技术对外依存度的下降说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从消化吸收再创新角度来看,根据图2-3可以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消化??7技术对外依存度=技术引进支出/(技术引进支出+R&D内部支出)??3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自主学习还是合作[J]. 陈爱贞,李舜,刘承翊. 东南学术. 2018(01)
[2]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与相关思考[J]. 傅志寰. 中国铁路. 2017(08)
[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保永文. 国际贸易问题. 2017(06)
[4]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J]. 陈爱贞,李舜. 中国国情国力. 2017(02)
[5]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动态效应研究[J]. 易靖韬,蒙双. 财贸经济. 2016(12)
[6]关于我国高铁引进与创新的思考[J]. 傅志寰. 中国铁路. 2016(10)
[7]中国高铁的集成创新为何能够成功[J]. 高柏.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0)
[8]外源技术引进对我国工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 胡小娟,胡安萍. 软科学. 2016(02)
[9]“以市场换技术”是如何提出的(1978—1988)[J]. 夏梁. 文化纵横. 2015(05)
[10]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世界经济近代史的分析[J]. 袁礼,王林辉,张伊依.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硕士论文
[1]中国技术引进有效性研究[D]. 谢启龙.南京理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92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392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