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2:24
本文以2004—2017年我国29个省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2模型,研究分析工业企业两者耦合协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工业企业生态效率评价值整体高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且两者综合评价值和两者耦合协调度呈不断增长及东部>中部>西部态势;企业规模、能源结构、研发资金投入和环境规制对各地区工业企业生态效率和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都会产生影响,并且随着滞后期数增加,对耦合协调度影响均趋于稳定。
【文章来源】:技术经济. 2020,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均值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各地区工业企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整体明显大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且均处于不断上升及东部>中部>西部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上升幅度较大,西部地区平稳中略有增长。具体来看,生态效率方面,2004年东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34~0.44范围内,中西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3~0.41范围内。2017年东部地区江苏、山东和广东达到0.6以上,中西部地区除河南和湖南在0.5以上,其余综合评价值在0.34~0.49范围内;科技创新方面,2004年各省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值均在0.1~0.2范围内,2017年,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和广东综合评价值达0.801、0.616和0.998,均大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中西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1~0.3范围内。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04—2017年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效应及增长幅度较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具体来看,2004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98、0.457和0.446,2017年增长至0.647、0.541和0.482,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加,但类型无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数值有明显增加,耦合协调度类型由濒临失调变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效率明显要大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从而提高生态效率发展水平,生态效率发展进一步激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两者基本处于失调状态,除2017年江苏、浙江和山东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大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其余均相反,这种失调状态对两者耦合协调效应会产生抑制作用。
(2)给能源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对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产生负向效应,在滞后3期时达到最大;对中部地区产生小幅负向波动,对西部地区产生小幅度正向波动,但最终均趋于平稳。说明能源结构优化对东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图4 中部地区各变量脉冲响应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J]. 辛灵,陈菡彬. 统计与决策. 2019(17)
[2]行业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评价[J]. 张雪梅,叶贝贝. 生态学报. 2019(14)
[3]湖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秦臻,倪艳,孙亚杰. 统计与决策. 2019(12)
[4]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J]. 李强,韦薇. 软科学. 2019(05)
[5]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刘云强,权泉,朱佳玲,王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1)
[6]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模式构建[J]. 吴超,杨树旺,唐鹏程,吴婷,付书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5)
[7]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J]. 谢波,单灿阳,张成浩. 生态经济. 2018(04)
[8]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J]. 罗良文,张万里.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3)
[9]企业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有效性研究[J]. 杨红娟,张成浩. 经济问题. 2016(12)
[10]基于低碳战略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链DEA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J]. 廖丽平,姚丽霞,刘绘珍.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465859
【文章来源】:技术经济. 2020,3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均值
由表3和图1可以看出,各地区工业企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整体明显大于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且均处于不断上升及东部>中部>西部趋势,其中东部地区上升幅度较大,西部地区平稳中略有增长。具体来看,生态效率方面,2004年东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34~0.44范围内,中西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3~0.41范围内。2017年东部地区江苏、山东和广东达到0.6以上,中西部地区除河南和湖南在0.5以上,其余综合评价值在0.34~0.49范围内;科技创新方面,2004年各省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值均在0.1~0.2范围内,2017年,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和广东综合评价值达0.801、0.616和0.998,均大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中西部地区各省综合评价值在0.1~0.3范围内。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04—2017年工业企业生态效率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效应及增长幅度较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具体来看,2004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498、0.457和0.446,2017年增长至0.647、0.541和0.482,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有所增加,但类型无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数值有明显增加,耦合协调度类型由濒临失调变为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生态效率明显要大于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发展,从而提高生态效率发展水平,生态效率发展进一步激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两者基本处于失调状态,除2017年江苏、浙江和山东科技创新综合评价值大于生态效率综合评价值,其余均相反,这种失调状态对两者耦合协调效应会产生抑制作用。
(2)给能源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对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产生负向效应,在滞后3期时达到最大;对中部地区产生小幅负向波动,对西部地区产生小幅度正向波动,但最终均趋于平稳。说明能源结构优化对东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整体产生负向影响。图4 中部地区各变量脉冲响应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分析[J]. 辛灵,陈菡彬. 统计与决策. 2019(17)
[2]行业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评价[J]. 张雪梅,叶贝贝. 生态学报. 2019(14)
[3]湖北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秦臻,倪艳,孙亚杰. 统计与决策. 2019(12)
[4]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度研究[J]. 李强,韦薇. 软科学. 2019(05)
[5]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刘云强,权泉,朱佳玲,王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11)
[6]中国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模式构建[J]. 吴超,杨树旺,唐鹏程,吴婷,付书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5)
[7]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J]. 谢波,单灿阳,张成浩. 生态经济. 2018(04)
[8]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J]. 罗良文,张万里.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3)
[9]企业技术创新对生态效率提升的有效性研究[J]. 杨红娟,张成浩. 经济问题. 2016(12)
[10]基于低碳战略的企业生态化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两阶段链DEA模型和Tobit回归分析[J]. 廖丽平,姚丽霞,刘绘珍.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本文编号:3465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46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