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组织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层次与功能演进:研究综述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2-13 16:43
随着创新系统复杂度的快速增加,中介组织对创新的重要促进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产生了一系列最新成果。根据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模块,从企业、区域、国家3个层面切入,在回顾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中介组织在创新系统中的功能演进。结果表明,中介组织在企业层面由信息传递向创新链节点功能发展,在区域层面由创新网络桥梁向多层次资源配置主体演进,在国家层面由创新系统的辅助角色向创新政策塑造和系统转型催化功能转变,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对中介组织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41(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企业层面:由信息传递向创新链节点功能发展
1.1 中介组织的信息传递作用
1.2 中介组织在创新链节点上的功能分布
2 区域层面:由创新网络桥梁向多层次资源配置主体演进
2.1 中介组织在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作用
2.2 中介组织的多层次资源配置功能
3 国家层面:创新政策的塑造与系统转型的催化
3.1 中介组织对创新政策的影响作用
3.2 中介组织在系统转型中的催化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构性位置与能动性作用: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会组织[J]. 余茜. 行政论坛. 2019(06)
[2]颠覆性技术的政策保护空间研究——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 黄子洋,余翔,尹聪慧. 科学学研究. 2019(04)
[3]基于中介服务视角的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典型模式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例[J]. 袁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1)
[4]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J]. 韩颖颖,樊文强,王志博. 知识管理论坛. 2016(01)
[5]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及演化分析——基于开发—探索模式的视角[J]. 潘鑫,王元地,金珺,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01)
[6]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基于对R&D联盟和专利联盟的辨析[J]. 李薇. 科研管理. 2014(10)
[7]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 蔺雷,吴家喜,王萍. 技术经济. 2014(06)
[8]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中关村为例[J]. 李研,梁洪力. 中国科技论坛. 2014(02)
[9]预测市场应用于技术预见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流程[J]. 李国秋,王小云. 图书馆杂志. 2014(01)
[10]“非营利性图情联盟”中介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袁曦临,刘利. 图书馆建设. 2013(09)
本文编号:3623548
【文章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41(1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企业层面:由信息传递向创新链节点功能发展
1.1 中介组织的信息传递作用
1.2 中介组织在创新链节点上的功能分布
2 区域层面:由创新网络桥梁向多层次资源配置主体演进
2.1 中介组织在创新网络中的桥梁作用
2.2 中介组织的多层次资源配置功能
3 国家层面:创新政策的塑造与系统转型的催化
3.1 中介组织对创新政策的影响作用
3.2 中介组织在系统转型中的催化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结构性位置与能动性作用: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工会组织[J]. 余茜. 行政论坛. 2019(06)
[2]颠覆性技术的政策保护空间研究——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视角[J]. 黄子洋,余翔,尹聪慧. 科学学研究. 2019(04)
[3]基于中介服务视角的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典型模式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为例[J]. 袁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18(01)
[4]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J]. 韩颖颖,樊文强,王志博. 知识管理论坛. 2016(01)
[5]区域创新体系模式及演化分析——基于开发—探索模式的视角[J]. 潘鑫,王元地,金珺,陈劲.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5(01)
[6]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基于对R&D联盟和专利联盟的辨析[J]. 李薇. 科研管理. 2014(10)
[7]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内涵与政策启示[J]. 蔺雷,吴家喜,王萍. 技术经济. 2014(06)
[8]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以中关村为例[J]. 李研,梁洪力. 中国科技论坛. 2014(02)
[9]预测市场应用于技术预见的可行性分析及其实施流程[J]. 李国秋,王小云. 图书馆杂志. 2014(01)
[10]“非营利性图情联盟”中介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 袁曦临,刘利. 图书馆建设. 2013(09)
本文编号:3623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623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