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品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融合是产业经济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产业融合有利于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体系。现阶段,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研究,所应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大不相同。对产业融合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其影响因素、形式分类、产生的效应、定量测度等方面也看法不一。现有研究成果尚未形成成熟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大都是定性描述或现象描述。研究主要以产业边界分析为核心,但是产业边界界限难以明确,导致融合状态不容易辨别,不容易测度,难以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故本文尝试通过构建模型来定量解释融合,以便明确产业融合概念确定其发生的条件。首先,论文以融合形成的新产品为核心,对产业融合阐述自己的认识。其次,选择演化博弈方法,以融合形成的新产品的开发行为为纽带,构建了融合过程中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用企业的收益与成本指标来构建博弈矩阵。用“演化稳定策略”来描述产业间企业竞争与合作博弈的长期演化趋势,并对演化均衡进行渐进性稳定分析,定量分析融合所需满足的条件,分析不同竞争与合作行为策略对产业融合结果的影响。再次,具体分析了可拍照手机促使手机产业与相机产业的融合演化结果,并求出了其融合条件。最后,从企业和政府角度给出相关促进产业融合的建议。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第一,加快产品创新,降低融合形成的新产品开发成本,提升融合形成的新产品的产品价值;第二,加强跨产业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三,积极开拓融合形成的新产品新市场,提高融合形成的新产品的替代程度。对于政府而言,为鼓励产业融合需要:第一,适时放松产业政策管制,形成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第二,增加研发补贴额度、调整研发补贴方式。
【关键词】:产品融合 市场融合 产业融合 演化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2;F224.3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导论11-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文献综述12-19
- 1.2.1 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3-16
- 1.2.2 产品融合与融合形成的新产品的相关研究综述16-18
- 1.2.3 融合过程中企业竞争与合作行为的表现与影响综述18-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4 研究思路20-21
- 1.5 研究的创新及难点21-22
- 1.6 论文基本结构22-23
- 第2章 基于产品视角的产业融合理论23-31
- 2.1 基于产品视角的产业融合理论构建23-26
- 2.1.1 从融合形成的新产品到产品融合23-24
- 2.1.2 从产品融合到市场融合24-25
- 2.1.3 从市场融合到产业融合25-26
- 2.2 演化博弈方法的应用说明26-28
- 2.3 演化博弈方法对产业融合理论的分析28-31
- 第3章 产业融合演化博弈模型31-60
- 3.1 模型一跨界式产业融合模型31-48
- 3.1.1 基本假设31-32
- 3.1.2 参数说明32-33
- 3.1.3 演化博弈矩阵构建33-34
- 3.1.4 复制者动态系统构建34-35
- 3.1.5 演化均衡策略渐近稳定性分析35-48
- 3.2 模型二升级式产业融合模型48-57
- 3.2.1 基本假设48-49
- 3.2.2 参数说明49-50
- 3.2.3 演化博弈矩阵构建50-51
- 3.2.4 复制者动态系统构建51-52
- 3.2.5 演化平衡策略的渐近稳定性分析52-57
- 3.3 模型一、二结果分析57-60
- 第4章 产业融合演化应用分析60-63
- 4.1 实例说明60-61
- 4.2 融合应用分析61-63
- 第5章 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与展望63-67
-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63-64
- 5.2 促进产业融合的建议64-65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桢;刘名远;;城市群产业融合研究——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2 单元媛;罗威;;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实证研究——以电子信息业与制造业技术融合为例[J];企业经济;2013年08期
3 张红霞;张璇;张如慧;蒋海涛;;消费者如何看待和评价融合产品?——基于融合产品特征和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5期
4 张如慧;张红霞;雷静;;锦上添花还是差强人意——从信息处理模式的视角探讨消费者对融合产品的评价[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5 钟俊娟;;产业融合对我国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影响——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实证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贺正楚;吴艳;张蜜;文先明;;我国生产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12期
7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8 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链接机理——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年03期
9 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年02期
10 李美云;;广东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百丽公司为例[J];岭南学刊;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姜睿清;基于产业融合的江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岳宇君;我国三网融合的多视角解读[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5 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王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宗秋;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产业融合模式选择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2 徐楠;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博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品视角的产业融合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483021.html